41年前,肥西居民赵良云在路边发现一昏迷男子,拉着板车将其送到医院救治,对方回到北京后感恩40余年。如今,被救的“北京青年”文学元已近80岁。6月7日,他再度来到合肥与88岁的救命恩人相见。文老表示,身体越来越差,再不见面,恐怕再难相见了。
坐13小时火车见恩人
6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肥西县上派镇滨河小区,见到了赵良云,老人头发花白,在一旁坐的便是被搭救的文学元老人。
文学元家住北京市宣武区,当天早上2时许,独自一人乘坐13个小时的火车抵达合肥。“老人腿脚不方便,年纪又大了。”赵良云的儿子倪世华说,前几日,接到文老电话说想来合肥看看妈妈,他们十分激动,但是文学元的身体状况令他感到担忧。老人今年79岁了,担心其路上出现意外,可对方执意要来,也不让子女陪同。“他坐了13小时的火车,有点吃不消。”
深夜相见直聊到天明
倪林是赵良云的孙子,接文学元的当晚一夜未眠。“我们在7号凌晨2时左右到了火车站。”文老接回家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已经88岁的赵良云知道对方来到合肥,整夜无眠,坐在沙发上等待。双方见面后,紧紧握着对方的手,久久望着对方。两位老人坐在沙发上,子女们也围在周边,将以往的温情点滴和近些年的事情说了一通,话题尚未结束,却已经是五六点了。在子女的劝说下,双方才稍事休息。
见面了却了晚年心愿
自从离开合肥后,文学元一直和爱人住在北京,虽然已经过去40余年了,可当年的恩情,老人一直未敢忘却。“大娘(赵良云)是我的再生母亲,我不能够忘了大娘的恩情。”文老告诉记者,40年前的初冬,他起早去肥西买大米,中途休克,跌入深沟。要不是赵老夫妻,估计也没有现在的他了。“这次见面算是了却晚年的一个心愿吧。”文学元说,前几年便想来合肥,看看当年的恩人,但身体一直不好,这段时间身体才稍有好转,他便急急忙忙地来到合肥,怕以后再也来不了了。本来文学元的爱人也说一同前来,可她身体不好,劝说了好久才没来。
董绍杰孙金山文/摄
40年来还恩情
据了解,当年,赵良云和爱人在路边发现一昏迷男子,随后用板车拖了两三里路送入医院。文学元出院后,隔三岔五便来到赵良云家里。每月还给他们送些钱,一直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文学元回到了北京。每年年底,他都会给赵家写信,并且附上200元的汇款单,给他们补贴家用。1999年,在文学元多次邀请之下,赵良云还带着子女前往北京看望其夫妻。
文老和赵家合影(后排右2为文学元,右3为赵良云)
新闻推荐
开栏语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小小善举可以给人长久的温暖。今天起,本报推出《凡人善举》栏目,栏目的主人公就是那些生活中的平凡人。也许是一个等候钱包主人良久的环卫工、也许是扶起摔倒老人...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