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王海洋
近年来,肥西县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肥西现象”引人瞩目。良好和谐的法治环境,为肥西经济崛起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自2011年“六五”普法启动以来,肥西县根据省、市部署要求,坚持将普法教育与依法治县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增强“依法行政、全民守法”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强行入轨、超高对接”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肥西县在“五五”普法中获“合肥市先进集体”称号,并先后荣获“安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在“六五”普法中期督查中受到省、市督查组充分肯定。
坚持四个到位,强化组织保障
“六五”普法启动伊始,肥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法治肥西建设实施意见》、《肥西县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等文件,着力把普法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坚持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组成员。县普法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推进措施。各普法成员单位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确定专兼职法制普法干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坚持队伍建设到位。成立了由17名专家组成的县“六五”普法讲师团,普法讲师团每年开展法治讲座不少于60场次。组建专兼职志愿者队伍3100余人,配备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183人。为加大普法队伍培训工作力度,举办5期全县“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提高了普法骨干的素质。
坚持经费保障到位。按照人均0.5元的标准足额保障普法经费,县里统一征订了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另外,投入30多万元,结合肥西实际编绘了《肥西县“六五”普法读本》、《肥西县“六五”普法漫画宣传册》、《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肥西》宣传挂图12万册,免费发到各部门、各单位,增强了普法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
坚持检查考评到位。强力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建立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汇报;县政协每年调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并提出专项提案;县政府还将各单位普法工作纳入其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定考核细则,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进一步强化普法工作责任。
突出四个群体,提升法治素养
为了提升普法宣传教育的实效,五年中,肥西县根据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突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坚持县委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学法制度,制订《肥西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八项制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工作意见》,县普法办定期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前上半小时法制课,讲授与领导干部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落实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要求,将法治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先后组织了5次全县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每年都组织开展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制讲座,邀请法律专家讲授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知识。
突出青少年学法用法。县普法办与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团县委共同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注重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心理的法律辅导。县“六五”普法讲师团深入各级各类学校传播法律知识,累计开展法制宣讲140余场次、法律知识竞赛60余场次、法制征文和法治漫画大赛2次,举办青少年法制文艺专场演出6场,编印普法书籍10000余册免费送到学校。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县法院在肥西师范组织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县教育、县普法办在肥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了“肥西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
突出农民群众学法用法。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平台,结合全县开展的“五学五做”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送法律书籍、进村(社区)、巡回法制宣讲等活动,共讲课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近50000人次。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法律知识培训,在市委党校组织开展了全县村“两委”干部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举办了全县村(居)干部法律知识竞赛,不断提升村(居)干部法律素质。加强新市民普法教育,开展了送法进工地、进企业和律师送法进社区、法律宣讲到村(社区)等活动,为建筑业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基层群众等送去法律知识。上派镇爱河社区被评为“合肥市新市民普法之家”。
突出企业经管人员学法用法。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任务分工。“六五”普法以来,对企业经管人员进行专题或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法治培训20余次,显著提高了企业经管人员的法律素质。
紧抓四项结合,增强工作实效
注重将法制宣传融入到基层工作实践中,延伸宣传触角,提升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与依法行政相结合。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政情,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完善政府常务会议事规则,严格遵守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和重大矛盾化解中的作用。
与基层创建相结合。以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基层创建活动为抓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法、尊法、用法、守法,努力提高全县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2011年以来,全县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35个。
与维护稳定相结合。肥西县专门聘请村居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有工作积极性的农户为“学法中心户”,共1867户,每个学法中心户负责5至10户村民的学法用法,解答村民的简单法律问题,主动调处村民之间的小矛盾纠纷。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以来,学法中心户共协助调处矛盾纠纷7351起,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与重要节点相结合。突出抓好节点主题法制宣传,精心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12·4”全国宪法日法制宣传工作,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和“3·8”、“3·15”、“4·25”、“6·26”等系列专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到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营造了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打造四个载体,丰富宣传形式
积极主动借助法治文化示范点、新闻媒体、文艺活动、户外平台等载体,打造法制教育宣传品牌。
强化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形成立体式、广覆盖集中宣传之势。在肥西广播电台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宣传,在肥西电视台开办《社会与法》栏目,每周二、周五播出,2011年以来累计播放420期。在肥西报设立《政法园地》、《司法长廊》法制宣传阵地,并开设了《普法宣传系列漫画》专栏。 2011年以来,刊发法制宣传稿件3800余篇。在肥西政务网及时转载《社会与法》各期内容,解答法律法规询问,既加大了宣传面,又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开通了肥西普法微博和手机普法短信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普法宣传。
打造法治示范点。借助三河镇创5A旅游平台,促进普法阵地建设。在旅游黄金周、节假日期间,联合司法、公安、土地、规划等部门在主景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设立宣传台,开展面对面的法制宣传。抓住基地平台,利用万年台广场,定期开展法制文艺演出活动,以小品、相声、表演唱、庐剧、黄梅戏等形式,宣传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抓住导游讲解,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编入导游词,使游客在参观古镇景点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
注重普法文艺宣传。举办了首届“肥西县‘六五\’普法、法治肥西书画摄影作品展”和首届“肥西县法治文艺剧本创作大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婚姻家庭、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救助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
建设普法宣传阵地。在县城公共活动场所和人员流动密集的地点设立固定法制宣传栏,利用各部门各单位公示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宣传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在上派镇金鸣街中心广场和金鸣街建设了“肥西法治广场”和“肥西法治一条街”,并投资近百万元,建设了“肥西县法治文化公园”和新肥西法治广场,还在中部苗木花卉中心—上派镇三岗村建立法制宣传长廊;各乡镇(园区)都开展了普法宣传“一乡一特色”活动,建设了相应的法治宣传阵地。
举办大讲堂,拓宽法治视野。
送法给瓜农,情暖群众心。多部门联合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班。
新闻推荐
肥西讯 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做好人口基础信息监测,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人口和计生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今年以来,肥西县山南镇采取多项保证措施,做好本镇出生人口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工作。...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