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婷 何珂 实习生 郁玥
望着华灯初上的城市,19岁的岳西姑娘王叶飞目光中满含希望,但更多的是焦灼和迷惘。
春节一过,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又重新来到城市务工。在穿着朴素、手提肩扛蛇皮袋的人群当中,打扮新潮、挂着耳机的“85后”“90后”务工者格外引人注目。
“新生代”农民工,有追求,也有困惑;有勇气,也有牵绊;有毅力,也有妥协。
“一开始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给机器贴标签,后来换到线下工作,挑拣有瑕疵的产品,感觉学不到东西。 ”
重复劳动很枯燥,更想提升自身技能
“不行,你这个工资开得太低了。 ”大年初八,室外温度不足4摄氏度,王叶飞穿着粉色呢子大衣,围着厚实的大围巾,对着电话皱着眉头说。她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接到招聘电话了。
为了抢求职先机,除夕之后的第六天,王叶飞就从老家来到了合肥。 “莽莽撞撞地来了,当天都没地方住,只能在旅馆凑合一夜,第二天去租了房子。现在,晚上在网上投简历,白天跑人才市场。 ”
其实,并非难找工作,只是合心意的不多。
2月15日下午3点多,王叶飞来到经开区人才市场。一到达目的地,她就在市场门口贴的各种招聘广告前驻足扫视,期待发现有感兴趣的、可以做的工作。春节后是企业招工旺季,不少企业的招聘专员都拿着宣传单页,寻找合适的务工人员。
“工作轻松,月薪两三千元”“招收普工,有无工作经验都可以”……简单交流之后,王叶飞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一般底薪都只有2000元左右,大部分招的是普工,住宿都是6人一间、8人一间,还不如我之前的工作呢。 ”
有着1年工龄的王叶飞,之前在一家大型电子企业上班,“原先那家公司开出的薪水,其实我还挺满意的。 ”王叶飞迟疑着说,“月薪4000元上下,不仅吃住全包,还有双休。住宿条件也相当不错,是带有卫生间的套房,两人一间。 ”既然这样的待遇,让这个刚从技校毕业小姑娘表示“满意”,那为什么又要重新找工作呢? “工作太枯燥了,每天就是重复劳动。一开始是在流水线上,给机器贴标签,后来换到线下,分辨、挑拣有瑕疵的产品,都是非常简单的工作,感觉学不到东西。 ”
“我们还年轻,原先学的专业是计算机,都希望能找到一份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与其原地踏步,不如迎难而上。 ”陪着王叶飞一起来找工作的老乡小沈说,这是一位1998年出生的姑娘,说话时喜欢看着对方的眼睛,神情诚恳。王叶飞点点头,补充道:“我们想找一份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就算工资低一点都行,为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学点东西,以后自己创业开网店。但问了半天,这里只有电商客服的招聘岗位,月薪一两千元。 ”
小沈和王叶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人在合肥经开区较偏僻的地方合租了一套房子,月租700元,再加上水电、伙食、交通等开销,一个人一个月最少也有1000多元的生活成本。 “现在我们没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买衣服的钱都可以省,但再省,也得租房子、吃饭呀。 ”
放弃了稳定且薪资不错的工作,希望找到能够提升自己的岗位,现在却屡屡碰壁。王叶飞眉头紧锁,内心的纠结溢于言表,“再看重能积累经验的工作,也不能脱离实际,找一份比过去薪水低一半的,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夕阳西下,在人才市场转了1个多小时,王叶飞满脸心事地打算回出租房。太阳明天依然会升起,她依然会在省城各大人才市场之间奔波。
“我是熟练工,应该不愁找工作,但在人才市场逛了一圈,傻眼了,找不到相关的产业和岗位。 ”
铁了心返乡就业,却苦于找不到对口行业
在人流涌动的人才市场,王叶飞离开了,还有不少类似王叶飞的人正在寻找工作机会。他们有人单枪匹马,有人夫妻携手;有人轻装上阵,有人家当随身。
2月17日上午9点多,阳光明媚,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的寅特尼人才市场门口,聚集了不少人驻足观看信息栏。来自长丰县的袁明松就是其中之一,看到感兴趣的信息,他便用手机拍摄下来,回家之后再逐个甄选。袁明松今年30岁,在苏州从事了六七年的“手机印刷”工作,今年出于照顾家庭的原因,辞掉了苏州的工作,铁了心回合肥重新求职。本来信心满满的他,找了两天之后有点着急。
“我是熟练工,应该不愁找工作,但到人才市场逛了一圈,傻眼了,找不到‘手机印刷\’相关的产业和岗位。 ”袁明松叹了口气。看记者一脸茫然,他掏出自己的手机,指着手机背面烫金的LOGO给记者“扫盲”:“看,这就是通过手机印刷技术印制上去的。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好多年,丢掉手艺真的不甘心。但实在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只能转行。 ”在苏州,袁明松的月薪已经达到了4500元至5000元。他担心放弃了原先的手艺从头再来,很难拿到相对较高的薪水。 “每个月能有3000元,我就知足了。 ”记者转身时,听到了他的喃喃自语。
刚从江苏太仓市回来的小唐正满腹心事地在一台求职自助查询机上认真翻看。 “我之前在太仓市干了好几年汽车装潢,月薪5000多元吧。 ”小唐说,因为当地房价相对较高,外地打工者难以融入当地的城市生活,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回合肥重新找工作,毕竟,在老家肥西县还有自己的一套房。 “我过完年就一直在找工作。但没有找到上规模的汽车装潢企业,学的技术无处施展,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唐无奈地说。
从杭州回来的王女士有着相同的困扰。王女士的小孩今年上一年级,她本打算在合肥就业,离家近可以多照顾孩子,但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杭州打工10多年了,从事样衣制作,一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工资。 ”看着人才市场内的展板,王女士叹了口气,“我还想从事服装方面的工作,但这里招聘的大多是电器方面的工人,而且工资只有两三千元,想干轻车熟路的老本行,但很难找到。 ”
采访中记者发现,苏浙一带较好的工作环境、优渥的薪酬待遇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但家庭的牵挂、外地生活成本的增长,不少外出务工者准备返乡就近就业,不过他们中的不少人遇到了“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困扰。
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国家职业信息分析师林云涛表示,不少务工者在择业时,非常看重所在地域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环境。苏浙经济水平高于安徽省,能给务工者开出较高的工资。此外,产业布局等方面也与安徽省有所不同,这些必然影响到务工者的流向。但对出于各种原因作出返乡选择的求职者来说,既然决定返乡,就要做好自我定位,接受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考量自身发展和薪酬待遇等。
“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多,感觉时间都被工作填满,今年决定换份工作,能有时间享受生活。 ”
工作不仅仅为了挣钱,求职者也看重生活品质
“这家企业离我家挺近,待遇也还行。 ”
“那边还有呢,我帮你去那边看看。 ”
24岁的张志辉白白净净,穿着格子棉袄搭配牛仔裤,在人潮拥挤的人才市场中格外醒目。2月17日,他和姐姐一起来到合肥市一家人才市场,希望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选择了几家企业,填写了个人信息登记表,还打算继续看看。 ”张志辉很健谈,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数控车床操作工,前两年在常州一家机械厂工作。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我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常州武进区的房价也不贵,挺宜居的。 ”
既然在常州工作得很顺利,为何在今年返乡就业呢?
“合肥这几年发展很快,与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差距在缩小。 ”张志辉搓了搓手,笑着说,“就拿数控车床操作工的收入来说,常州、合肥两地基本差不多。我在人才市场转悠了一圈,发现合肥这边开出的月薪基本在3000元至4000多元。 ”停顿了一会,他又略带羞涩地表示,自己已经到了“找对象”的年纪,家里人希望他回到合肥安顿下来,成个家,为此,两年前就在肥西县上派镇给他买好了婚房。“我的两个姐姐都在合肥工作,大家在一个城市,互相有个照应,生活得更惬意。 ”张志辉说。
看重薪酬待遇,更看重 生 活 品质——这 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张志辉想回到合肥,家人团聚;“90后”的合肥小伙周伟也渴望有更多的时间“生活”,而非“活着”。
周伟与同龄人热衷前往苏浙打工不同,他一直留在老家合肥工作,“做了两年的房屋中介,月薪能有四五千元,所以也没想过外出打工。 ”虽然薪水不错,他却对原来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工作节奏快,压力大。 “最忙的时候,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感觉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工作填满,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周伟苦笑着说,所以今年决定找一份技术工,从零做起,“待遇稍微降低一点我能接受,但希望压力适中,能有时间享受生活。 ”
两个多小时之后,临近午饭时间,记者走出人才市场时,又意外地遇见了张志辉。 “我工作已经找好了,在方兴大道那边一家机械厂干老本行,离肥西老家很近。 ”张志辉热情地打着招呼,脚步轻快,“因为厂里的机器现在还没到货,只能先做装配,等机器到位后,收入应该有很大提升,月薪4000多元不成问题。和在外打工相比,回到合肥工作薪水相差无几,又能顾得上父母,这多好呢! ”他还表示,这几年合肥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了,自己在常州的小老乡、小伙伴们都表示迟早会回来工作。
“创业并没有想象的简单,我现在想先找份工作,这样既可以学习创业知识,也可以缓解经济压力。 ”
渴望创业实现梦想,但仍处于迷茫期
开了近3个小时的车,来自安庆市的何国祥终于抵达合肥,望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与其他求职者不同,何国祥并不打算前往人才市场找工作,他更渴望通过多年在浙江打拼的工作经验以及资本积累自己创业。
时间倒回春节前,基本结束了在浙江湖州的工作之后,何国祥便来到合肥市,他的同学正在这里等他,一起商量能在省城做些什么生意,闯出一片天地。 “两年前,我就打算回合肥发展,毕竟家在安徽,亲人朋友都在这边,在外务工了好几年,还是想回来。 ”何国祥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返乡的打算,他每年春节前都会来合肥考察市场。 “近几年,合肥发展迅速,新楼盘层出不穷,我开始就想做装修生意,但经过调研,我发现合肥市场上70%的装修都是分包出去,市场很难打开。之后,我还考虑过开办洗衣连锁、购买写字楼出租等,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搁浅。 ”抽了口烟,何国祥笑着说,“我对合肥市场不够了解,目前很迷茫。想创业,但是做什么,这个第一步始终没有迈出去。 ”
创业路不好走,1990年出生的巢湖人小杨也深有同感。
初见小杨是在人才市场,他一直在和招聘人员攀谈。小杨告诉记者,5年前,他在一家知名的电器企业上班,月薪达到5000元左右。生活的变化开始于一个朋友的离职创业,“朋友开了一家传媒公司,做得很成功,我也想趁着年轻,出来闯闯。 ”
“2015年下半年,我在老家种植过中药材,在合肥做过房地产宣传,但创业并没有想像的简单,资金已经用完,却没有得到回报。”聊到这里,小杨有点无奈,“现在我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房贷,还有1000元的商业保险支出,生活压力比较大。春节后来人才市场看看有没有销售方面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学习创业知识,也可以缓解经济压力。 ”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历练,多数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能,掌握了一些市场信息,具备了创业的条件。再加之“新生代”农民工的热情和坚忍,比他们的父辈更具冒险和创业精神,他们对实现个人价值的要求也更强烈,更多的是要改变身份——从“打工者”变为“创业者”。然而,“敢拼”还要“会拼”,遭遇创业初期迷茫的他们,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历练。图为淮北市人才招聘会上的求职者。
本报通讯员 李鑫 摄
2月19日,合肥市蜀山区2016年“春风行动”新年首场招聘会在井岗镇政府举行,154家用人单位提供3554个就业岗位,当天约有3000人参加了此次招聘。 本报记者 温沁 本报通讯员 许建军 摄
新闻推荐
近日,肥西县对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县直医疗单位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中发现,各单位均能按统一部署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行政...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