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合肥市华府骏苑菜市场,一位顾客扫码小票查看蔬菜追溯信息。本报记者 徐?昊 摄
■ 本报记者 何珂
你知道鸡蛋也有“身份证”吗?
你会用追溯码查询厂家、批次等信息吗?
你想了解“舌尖上的美食”怎样从地头到餐桌吗?
安徽省提出,推进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将追溯链条向食品原料供应环节延伸,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可追溯体系是食品安全的推动器,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获取食品生产信息,买得更加放心,也可以让生产者的责任更加明确,推动守法经营。如何更好地发挥追溯体系的作用?普通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有哪些期盼?我们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输入购物小票上面的追溯码,蔬菜的来源、去向一目了然”
——查询很方便,信息仍有待丰富
6月18日下午,在周谷堆批发市场结束采购的蔬菜店老板张春风,开着货车打算回到合肥市龙岗镇。
在出口处,张春风将车子开进稽核通道,拿出类似公交卡大小的IC卡,工作人员刷卡之后,屏幕上显示出客户名称、卡号、重量等相关信息。“在周谷堆批发蔬菜,都得办一张IC卡,买卖双方通过电子结算系统交易,你在哪个商家买菜的、买了些什么品种的菜,这卡里都有信息。”张春风说,“在这里,你买了多少、卡上显示多少,离开时你车上货物的重量就得是多少。 ”
“通过这个电子秤,可以打印出交易凭证,在品种名称下面,有产地和追溯码。”在周谷堆从事蔬菜批发的商户金家芝拿着红色的交易凭证表示,在追溯查询机内,输入购物小票上面的追溯码,蔬菜的来源、去向一目了然。
据了解,2013年5月2日、6月14日,百大周谷堆市场分别上线了蔬菜结算追溯系统和肉类结算追溯系统,截至目前,开户办卡的蔬菜买方经营户16938户、卖方4892户;肉类买方经营户1391户,卖方31户。 “买卖双方经营户在每日交易的同时,系统自动产出约55000条追溯数据,清晰地显示出相关农产品的品种、数量、来源、流向等,实现了市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全覆盖,信息准确、查询便捷。 ”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涛说。
批发环节实现了肉菜可追溯,零售环节消费者也可以便捷地查询追溯信息。 “通过追溯查询机或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肉菜从哪里来。”在合肥市一家农贸市场买菜的金先生表示,“虽然查询很方便,但是信息含量有限,比如这袋茭瓜,只显示了产自岳西县以及批发商、销售商名字,并没有显示谁种的,具体在哪里种的,有没有用农药等信息。 ”
去年刚生了宝宝的合肥市民王婷也深有同感。“近几年,奶粉问题频现,如果可以追溯源头,作为消费者会放心很多。”王婷比较了几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可追溯码的情况。她发现,虽然有的婴幼儿乳粉的追溯码可以用手机直接扫描,但大部分都要到企业官方网站才能查询。不同企业追溯信息的详细程度也不同,有不少婴幼儿奶粉只能查询出奶粉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对消费者来说参考价值不大。
“我希望追溯信息可以更加全面,不仅要包含基本生产信息,最好还有详细的检测信息,只有这样,可追溯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王婷说。
“一枚可追溯鸡蛋2.5元,只要‘沾上追溯的边\’,售价就翻番”
——价格有点贵,消费者接受度不高
“有追溯条码的产品确实更放心,但价格也高了不少。 ”6月20日,在潜山路一家高端超市内,正在挑选水果的居民陈先生感叹。
陈先生说,从包装上看,与普通货架的水果相比,贴有可追溯条码的蔬果看起来更加精致,“感觉高端一些,挑选的时候也会多看几眼。 ”然而,相比普通蔬菜水果,这些贴有追溯条码的产品价格要高出不少。所以,他很少购买这种有“身份”的“贵族水果”,买了几次只是给孩子尝尝鲜。
不仅是水果,其他不少种类的产品也借着追溯条码自抬身价。“普通土鸡蛋一块多一枚,可追溯土鸡蛋一枚要2.5元,从蔬菜,瓜果到鸡蛋猪肉,只要‘沾上追溯的边\’,售价就翻番。 ”陈先生说。
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附近的另一家超市内,可追溯食品并不多见。 “超市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可追溯食品价格普遍偏高,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接受。 ”该超市工作人员指着一款促销鸡肉告诉记者,“这家鸡肉供应商主要提供可追溯食品,消费者扫描条形码,再输入安心码,就能得知这块鸡胸肉从哪里来的。买单的人不多,现在原价22元500g的鸡肉,促销价只要13.8元。 ”
为何可追溯食品价格偏高呢?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相关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食品出厂价格。
安徽鲜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肥西县铭传乡养殖了3000多只土鸡,旗下蛋鲜森品牌引入物联网监控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母鸡饲养、鸡蛋生产和配送物流的可视化监控和信息溯源。“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鸡蛋盒上面的二维码,获取该盒鸡蛋产蛋日期、质检日期,以及养殖基地的实时情况。 ”该公司负责人常磊表示,做到可视化散养鸡蛋并不容易,需要一系列的智能物联网监控,并且实时进行维护,确保信息准备无误,这必然会抬高鸡蛋成本。
“虽然不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但本地消费者大多受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的限制,不太愿意为可追溯买单,现在鸡蛋更多的销往一线城市。”常磊有点无奈地说,“就算追溯已经可视化,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产蛋情况,但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只有20%—30%的客户会额外咨询和关注可追溯系统。 ”
有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可追溯系统的作用,把眼光放长远,通过建设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涨价获取短期利益。
“在菜市场买菜,没有要小票的习惯,更谈不上关注追溯查询机”
——认知度不高,查询习惯待培养
6月20日傍晚,暴雨之后的合肥颇为凉爽,在潜山路一家菜市场内,前来买菜的市民越来越多。
在菜市场的入口处,合肥肉菜流通追溯码查询机较为醒目。消费者只需在机子上扫描购买菜肉时商家给的小票条形码或者直接输入小票上的追溯码,就能显示出菜肉来源、批发商家等信息。然而在记者采访的20多分钟之内,并没有见到消费者拿着小票前来查询。
“我在菜市场买菜,没有要小票的习惯,更谈不上关注追溯查询机了。 ”正在挑选胡萝卜的市民周女士表示,“我就选自己熟悉的商户,看到这菜新鲜就买,不新鲜就不买,这追溯机上面的信息也不知道真假,对于我买菜起不到什么作用。 ”
从事蔬菜交易十几年的摊贩陶虎山告诉记者,来他这买菜的市民,除了需要报销的大批量买菜者之外,很少有人主动要小票。“一周都不知道有没有三位家庭买菜的市民主动要小票,更少有人去查询追溯信息了,有些市民就认为,所谓的可追溯,很可能只是个噱头,不值得相信。 ”
随后,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随机在一户蔬菜摊前采购了一些扁豆,但这家摊主表示没有小票。“这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她懒得打票;也可能她家的菜是从散户手上采购来的,并非从批发市场采购。 ”该菜市场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菜贩分析道。
除了菜市场,不少超市内也同样安装了肉菜追溯机。 6月20日晚上,记者来到翡翠路与芙蓉路交口的一家超市内,不少市民正在挑选新鲜蔬菜、肉类,然而并没有人关注到一旁的追溯机。“很长时间没人使用了,大家都是买了菜就走。 ”该超市蔬果区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商务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推动的试点项目,旨在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然而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查询习惯仍有待培养。
合肥市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合肥已建成运行1个肉菜批发市场、7个屠宰场、26个菜市场、45个超市、48个团体消费单位和5个配送中心共132个节点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未来合肥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将扩点增加50个菜市场、50个超市和100个团体消费单位。在规模化效应下,消费者对食品追溯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认知度也会随之提升。
新闻推荐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9大类,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多网归廊路面少“受伤”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冯珉管线分类布局,马路不再“开膛破肚”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国家设定的目标任务。记...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