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百名企业家涉嫌犯罪当反思监管漏洞

来源:黄山日报 2010-01-12 18:36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致力于预防犯罪研究的律师王荣利推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报告——《2009年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据他统计,2009年有近百名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广受关注。业内将这份报告称为“国内首篇年度企业家犯罪报告”(1月7日《合肥日报》)。

据报道,在34名涉案国企企业家中,涉嫌受贿罪的有28名,涉嫌贪污罪的有16名,涉嫌挪用公款罪的有8名,涉嫌其他犯罪罪名的有8人,涉及12项罪名。而他们的涉案金额令人触目惊心:基本查明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0466亿元,人均涉案金额高达1亿多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273亿元,人均贪污、受贿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387亿元,人均挪用公款1.4376亿元。

百名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可以用“触目惊心”来概括。这就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共性话题,即具有一定政治地位和荣誉的企业家犯罪率高。然而,这些企业家的这些政治地位和荣誉究竟是怎么来的?不外一是“贡献率大”,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一种是以权谋钱,以钱开路,花钱买来的。这些政治地位和荣誉成了企业家犯罪的资本,都说明了机制体制的监管漏洞是企业家犯罪的高发的主要成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败坏,神仙也难治理。由于国有企业家大都是任命制,这些人一旦成为企业家,就等于有了铁交椅,穿上了铠甲,他们手中掌控一定的国有资产大权,“一支笔”报批,一人说了算,有了无限的权力空间,加上疏于监管的漏洞,国有资财成了“唐僧肉”,从而滋生了腐败的土壤,加上法律对企业家的网开一面,“过度保护”,使一些企业家有恃无恐,涉嫌犯罪也就顺理成章。

企业家犯罪现象,凸显市场经济下机制和体制的弊端,用人制度的缺陷,使得一些企业家成为犯罪的“高发群”。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缺失,也是企业家犯罪的主要原因。加上法制的不健全,也给企业家犯罪提供了生存土壤。防止企业家的“精英阶层犯罪”,必须找准犯罪成因,堵塞制度的漏洞,铲除腐败的土壤,设立防范企业家犯罪的有效屏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吴 玲·

新闻推荐

徽州区为高铁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本报讯 近日,地处徽州区西溪南和潜口镇的合肥福州高铁建设附属工程徽州梁厂和搅拌站即将建成,6米宽、3公里长的高铁施工便道也投入使用,中铁隧道局合福高铁施工单位负责人高兴地说:“这些...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名企业家涉嫌犯罪当反思监管漏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