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记者眼中的沈浩

来源:黄山日报 2010-01-31 22:44   https://www.yybnet.net/

农民日报记者  夏树

跟踪采访沈浩6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那里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和沈浩作最后的告别,是去送他最后一程。

忘不了第一次采访沈浩时的情景,那是2004年2月9日上午,安徽省委在小礼堂,给省直单位选派干部送行,沈浩因为被选派到小岗村,成为我的采访对象。那年他39岁,中等个头,身穿藏青色西服,眉宇间透着干练和果敢。

我问他:“你在省直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能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到农村去,为农民做事,这对我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2005年12月中旬,我又去小岗。走进村西头沈浩的住处,那间十几个平米的小屋,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个书柜、一张床,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窗帘是旧床单改的,房间的陈设是那样的简陋。

在沈浩的床头有一张小女孩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当初,沈浩被选派到小岗村任职时,最不放心的,就是刚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父女俩难舍难分。乖巧懂事的女儿找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写道:“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就这样,沈浩怀揣着女儿的无限依恋和深情寄托来到了小岗。六年来,女儿的这张照片就一直摆放在他的床头。

沈浩的爱人在合肥一家银行工作,他们在省城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可沈浩,远离妻子、女儿和高堂老母,一个人在小岗村这间小屋里,历经寒冬酷暑,住了一年又一年,有时夜里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一身的泥一身的汗,想洗个热水澡都难!

看到沈浩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我问沈浩:“你从省城下来,离开了温暖的小家,不要说天天带领大伙儿干事,就是在这里住上几年也够苦的了?”沈浩说:“这几年在小岗我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村里一天天在变化,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2006年是沈浩在小岗任村书记的第三年,按照规定,到年底他就可以回省财政厅机关工作了。

国庆节前,我去凤阳开会,想去小岗看看他。电话接通了,可他正为村里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很晚了,他才赶到我的住处来。

这一晚,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了泪,说到伤心处,甚至哭出声来。沈浩说,女儿眼看就要中考了,学习压力很大,我不能在跟前辅导照顾她。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同学问他女儿:“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爸爸,你是不是没有爸爸?”

说到老母亲,沈浩就泣不成声:我从小就没了父亲,是老母亲把我们兄弟们拉扯大,现在她老人家快90岁了,我不能在她身边尽孝!

停了一下,沈浩又说:“小岗村的快速发展刚刚起步,新一轮改革刚刚开始,小岗的老百姓,盼着我领着他们继续干!”

一头是亲人,一头是百姓,一种情愫,两厢牵挂!

一个多月后的11月5日,省委欢送第三批到村任职的选派干部,沈浩又站在了队伍里,这一去,又是一个三年啊!“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沈浩,我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更能够理解你的选择!

这两年,许多到过小岗的朋友都在惊叹:小岗的变化太大了!小岗人说,这六年的发展超过了大包干之后的24年!

如今,小岗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你,一个生龙活虎、周身有使不完劲的中年人,一个正带领着小岗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家人,却猝然倒在了选派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你的村民、你的妻子和女儿、还有你92岁的老母亲!

沈浩走了,他用45个春秋,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他用45个春秋,告诉我们,伟大出于平凡。

新闻推荐

暑期旅游火了乡村

钱新胜文/摄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游客行走的脚步。在“华东绿色明珠”牯牛降各景区、景点,一支又一支追寻夏日凉爽之旅的旅游团队,成为祁门暑期生态旅游最大的亮点。...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记者眼中的沈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