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肥东新向阳村里来了一群政协委员,他们入农户、进厨房、看圈舍,对农户们使用的沼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家养不养猪?沼气池原料从哪儿来?”“村里80%以上都使用沼气,基本都不养猪,沼气原料主要从附近的养殖小区拉。”“沼气够不够一日三餐使用?出现故障有没有人修? ”“自从建了沼气池,就不再用液化气和煤,夏天用不完,沼气多的往外冒,一个月可省40多元钱呢! ” “如果沼气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王老板,基本上是随叫随到。 ”
委员们了解到,为了支持农户们上沼气,乡里发了沼气饭锅,用沼气饭锅烧饭只要10分钟,比电饭锅还要快。同时县里还新建了沼气服务网点,服务周边的用户,象这样的服务点,全县一共有51个。
在村附近的路口服务点,委员们见到了村民口里的王老板。王老板叫王说云,十分精干。他介绍说,服务点配有一台抽渣车、检测设备、服务工具齐全,服务收费价格一律上墙公示。为确保服务质量,还建有沼气户花名册。一席话说得委员们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沼气用得好不好,关键是服务能不能保证”
听了沼气户的介绍,看了沼气使用情况,同行的市政协副主席郭本道非常高兴,他说:“农村沼气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农民用上了沼气,不仅解决了一日三餐的用能问题,还改善了农村脏乱差问题。同时,农村沼气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以沼气为纽带,通过‘猪—沼—菜(粮、渔)\’等模式,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推动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应该大力扶持和推广。 ”
委员们也深有体会,农村沼气的使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配套力度,切实把农村沼气列为民生工程,把实施好农村沼气项目作为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抓紧抓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今年以来,合肥市政协突出抓好委员“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的“三进”活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建言献策,目前此项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处处可见委员忙碌的身影。
本报记者常河 毛学农
通讯员李晓军
新闻推荐
开展深度合作 打造共赢平台本报常务理事会暨江淮老字号企业年会召开
本报讯 12月3日,江淮时报社常务理事暨江淮老字号企业年会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省政协副主席李宏塔出席会议。省委副秘书长、督察组组长张世平,省政府副秘书长、政策研...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