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记者日前从省政府了解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普惠性和特惠性并重,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力推进美好安徽建设。
养老:解除后顾之忧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安徽省2009年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当年将两项保险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实施。截至目前,安徽省列入前三批试点的共有67个县区。今年5月底,参保人数已达2391万,参保率达87%,其中609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54亿元。同时,按照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将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7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为老服务站,80%以上的街道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中心,80%的城区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在农村,80%的建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80%的乡镇建立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医疗:提高保障标准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着力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建立动态增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全面推广门诊统筹,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的县、乡、村;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实现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以及门诊总额预算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在开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和纳入报销慢性病病种范围,提高保障标准。
教育:注重减负打违
重点是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目标同当前治理择校乱收费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的扶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学区内学生的比例不得低于当年招生人数的95%;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在教辅材料管理方面,严禁进校推销和强制购买。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在保教费外另行收取费用。 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严禁在择校生之外以借读生、自费生等名义招收高收费学生。
住房:提升人居质量
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15年,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覆盖面达到20%。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按照规划建设。对城中村改造,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就业安置、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同步实现社会组织形态和个人身份的转变。对老旧住宅小区,通过房屋整修养护、环境综合治理、设施配套完善、建筑节能改造等,提升人居质量。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基本完成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任务。
环境:加强承载能力
为近一步提升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安徽省将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推进淮河、巢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5%以上,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15%以上。同时,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焚烧、填埋气利用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合肥市等9个设区市建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本报记者周晓东
日前,在合肥庐阳区岗西村,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喜领“养老存折”。目前,万余名60岁以上人员领到“养老钱”。 本报记者袁家权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30日,安徽统一战线实施“同心示范工程”一周年总结会在合肥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沈素琍出席会议并讲话。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主要负责同志...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