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摸清巨人的性格和脾气”——余秋雨谈“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来源:安徽日报 2013-11-12 23:4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余秋雨谈“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 本报记者 桂运安

“外面了解中国文化非常片面和表象”,“中国文化突然呈现在世界面前,如同巨人出现在闹市街头,谁也不知道它的性格和脾气,以至于引起恐慌”,“我们要学会做减法,简单明了地告诉世界中国文化的基本魅力何在”……

11月11日下午,安徽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3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中,与1600余名现场观众分享了 “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

“在北京曾遇到好几位文化厅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问我,文化是什么? ”余秋雨笑言,对于“文化是什么”这个大问题,很多文化人也未必清楚。有时候人们讲得很大,比如《辞海》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又讲得很散、很小,比如将唱歌、跳舞、写散文之类的文化活动视为文化。

“其实,文化是一种已经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结合多年研究,余秋雨给出自己的定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 ”中华文化的最终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在中国,鲁迅先生就自觉地把文化看成集体人格,《阿Q正传》等作品中均有体现。不过,他把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称为 “国民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有很多跨国婚姻,最后往往离散,虽然他们可能有难以割舍的孩子或财产。究其根本原因,大多在于 “文化差异”。余秋雨举例说,有对异国夫妻,外国妻子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丈夫每年清明节,都要飞回故乡扫墓,虽然机票很贵、请假扣钱,也风雨无阻。不能换个时间吗?她可能不会理解,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这个行为,还融入了各种亲情。所以说,文化是人类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精神价值,会影响到生活方式。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华文明并称为“四大古文明”。 “如按历史悠久来算,中华文明在古文明中仅排第四,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骄傲地说,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2500年前,孩子们口中念着孔老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的孩子们,依然念着这位 “老人”的经典语录。

“早在4200年前,中华文明就跨入了成熟的门槛。”余秋雨介绍,拥有文字、金属冶炼、集中居住是成熟文明的三大标志。公元前五世纪,全人类迎来 “智能大爆发”时期。这个时期,极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最有学问的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仅差了7岁。当希腊智者在海边思考“人与物”关系,印度智者在恒河边上思考“人与神”关系,中国智者则在黄河边上思考“人与人”关系。在这个“人类智慧的轴心时期”,中华文明没有缺席。

公元五世纪,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鲜卑族入主中原,不仅没有灭亡中华文明,而将其推向更加灿烂的高度,中国由此迈向大唐。而同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西半球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伟大的唐朝是幸福指数极高的朝代,首都长安是充满诗意的世界文化中心。 ”余秋雨介绍,长安当时拥有100万人口,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在此均设有道场,一条丝绸之路将其它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清明上河图》所描述的繁华生活,是宋朝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杀害有不同意见文官的政策,也让宋朝文人颇有地位。 《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写的美丽中国,则是元朝时的中国。这个时候,中国疆域最为辽阔,中国戏剧也迎来爆发期,诞生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诸多大家。

西方在沉睡近千年之后,迎来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地理大发现,而此时的明清王朝仍沉迷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文字狱兴起,创新被严重扼杀,一流学者仅诞生了王阳明、曹雪芹等寥寥几个。近代所有海战,均以失败告终,签订一系列屈辱条约。在一批批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文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做君子、行礼仪,倡中庸之道”

中华文明有何特殊的生命力?“在人格上普及君子之道,行为上普及礼仪之道,思维上普及中庸之道,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和精华所在。 ”余秋雨表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余秋雨说,在人格构建上,中华文明崇尚君子之道,认为“君子怀德”,其核心为“德”,即利人、利己、利天下,“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做人准则。礼仪是中国文化的简要读本,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奥运会后,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志愿者礼仪。在中国,每个节庆都是普及礼仪的过程。说起中庸之道,人们可能会想起“老好人”“墙头草”。实际上,中庸之道的核心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中”即“取中间值”,“庸”即“取寻常态”。在任何时代,极端主义都不可取。

余秋雨表示,中华传统文化也并非全是精华,它还存在公共意识、实证意识、法治意识缺乏等“弊病”。古代官员出行经常举着 “肃静”“回避”两块大牌,知识分子强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家忽视了辽阔的公共空间,以至于如今很多人到国外游玩时大声喧哗,饱受诟病。著名明史专家黄仁宇曾笑言,“中国历史缺少数字化管理”,缺乏实证精神和科学主义的普及,的确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化的提升。而中国人将“法律梦”寄托在清官“包公”身上,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凸显了几千年来中国法律意识的缺失。

11月11日,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次读书报告会在合肥举行。图为报告会现场。

新闻推荐

合肥建设180套智能电子站牌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克武 记者 钱定果 许蓓蓓)记者11月12日从合肥公交集团获悉,备受关注的合肥市智能公交系统二期工程电子站牌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将在市区建设180套智能电子站牌,同时向市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摸清巨人的性格和脾气”——余秋雨谈“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