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林红
据媒体报道,某地一条路上6盏应急路灯不亮,有市民拨打市长热线,投诉从电力部门、城建部门到所在区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处。最终媒体曝光,由区领导督办,相关部门应急处理,路灯才重新亮起来。民意渠道只当“二传手”,群众诉求常被“踢皮球”,这种常见现象值得深刻反思。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大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汹涌而来的民意浪潮,冲刷着各种表达渠道。公共热线、电子邮箱、政务微博等犹如雨后春笋,成为党和政府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的重要渠道,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维护权益的信息平台。
从整体上看,各种民意渠道各显其能,有百花齐放之盛,但散、乱、滥等现象不容忽视。一项对25个省(直辖市)83条政府热线的调查显示,近15%的热线是“死线”,25.3%的热线为“冷线”。民意渠道有的通、有的不通,有时通、有时不通,有人通、有人不通,挫伤了群众积极性。“大道不彰,小道必猖”,已有历史教训。此其一。
其二,少数渠道通而不畅,部分群众“说了白说”。一些民意渠道“只挂号、不看病”,转办百姓诉求,常有部门“踢皮球”。正如上文提及的路灯问题,每个部门都说:不归我管。部门各司其职,本来无可厚非。但市民不管谁的话有道理,路灯不亮就是政府没道理。领导出面固然能“特事特办”,但缺乏常态化的制度设计,终非治本之策。
疏浚民意渠道必先整合渠道资源,解决散、乱、滥带来的“碎片化”问题。只有集中有限资源,搭建统一平台,才能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整合渠道还有利于收集民意数据,建立大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合肥等地整合“12345”热线,打造了社情民意直通车,打响了“一个号码找政府”品牌,积累了宝贵经验。
疏浚民意渠道更要创新体制机制,根治“二传手”“踢皮球”等顽症。要以渠道整合为契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使民意渠道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互动平台。要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完善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健全监督机制,推动民意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样,民意渠道才能真正畅通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新闻推荐
10月27日,合肥市庐阳区第二届社区体育运动会举行,来自该区11个乡镇街道代表队参加了绑腿跑、定点投篮等比赛。图为林店街道代表队在进行绑腿跑比赛。 本报通讯员 齐梅 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