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报道了安医大一附院医生护士集体养育患病弃婴小乖的故事,小乖的归宿引起读者关注。昨天上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志愿者高伶俐联系本报记者,表示很同情孩子的遭遇,希望能想办法提供帮助。
慈善机构伸出援手
“按照正常程序来说,医院应该先报警,再由警方联系民政部门来安排小乖的去处。”高伶俐说,小乖的情况特殊嘛,“我们合肥的志愿者跟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站反映了小乖的情况,他们表示会竭尽所能帮助这个可怜的宝宝。”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站北京负责人王昱。对方称,他们正积极联系相关机构,希望能为小乖找个好归宿。“小乖的身体状况跟一般身体有残缺的孤儿还不太一样,在护理方面可能需要专门的人员。”王昱说,北京一个名叫“博爱之家”的民间组织机构,专门接受类似像小乖这样的弃婴。“对方说还需具体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以作进一步考虑。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孩子。”
病房欲办抓周仪式
昨天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再次来到安医大一附院儿科ICU病房内。因为是晚班交接时间,护士们异常忙碌。一名值班护士告诉记者,本报报道后,有好心人找到病房来,想要看望小乖。“毕竟这是ICU病房,为了防止感染其他患儿,只能将好心人拒之门外,希望大家理解。”这位护士说,小乖现在除了一个家,什么都不缺,大家都给他买齐了。“其实对小乖来说,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是最好不过的了。”
“小乖快周岁了,按照合肥风俗应该要提前抓周。病房打算给他办个抓周仪式,可能就在最近吧。”记者在这名护士眼中隐隐看到闪烁的泪光。
本报记者 郑非
新闻推荐
领导干部涉腐,即使退休也要担责合肥设立党风廉政建设追责制度,8种行为“终身”追责,不受岗位职务变动影响
合肥设立党风廉政建设追责制度,8种行为“终身”追责,不受岗位职务变动影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