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点评
>>>误区点评
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昨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家长在儿童阅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误区。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安居苑小学高级教师黄莹,就此进行解答。
误区一:先要识字再阅读
阅读就得先识字?“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识字和阅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黄莹说,“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图画阅读往往更形象生动,能扩展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可以通过阅读来自然认识一些汉字,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误区二:读作文书练写作
“不建议给孩子买作文书。”黄莹说,虽然作文书讲了一些写作技巧,但要真正提高孩子写作水平,需要扩大孩子阅读面,以此增加孩子词汇量、知识面和增强思考能力。
误区三:读书只选“最爱”
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阅读“偏书”的习惯。有的孩子偏爱漫画书籍,有的孩子对动物类课外读物情有独钟,对此黄莹表示,“偏书”习惯并不可取,“容易导致知识面狭窄。”黄莹说,如果孩子偏书,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引导,培养孩子对其他类型书籍的兴趣。
误区四:买书重量不重质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大量儿童读物。但是把书“扔”给孩子后,就不管了。
“家长给孩子选购的每一本书最好自己先看一遍,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推介图书。”黄莹说,“我们非常提倡亲子阅读,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孩子。”黄莹说,无论家长多么繁忙,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尽量要空出来,这样不仅能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还能增强孩子语言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等。
>>>阅读故事
5岁娃看图读书 超过40本
■书香童年
>>>阅读故事
在合肥经开区朝霞幼儿园,倪婉甜似乎是班上很多孩子心中的“女神”。“妈妈,我想扎和倪婉甜一样的辫子。”“我们班上的倪婉甜好厉害。”
孩子们口中的倪婉甜到底是谁?“这孩子语言能力非常突出,虽然只有5周岁,阅读面很广,领悟能力也很高。”这是老师对她的评价。
“阿姨好!我很喜欢看公主书,现在会认很多字啦!”超萌的倪婉甜看到记者后毫不怯场。
“孩子从3岁起就接触书籍了。起初是绘本。”甜甜妈妈胡女士是一位大学教师,她每天晚上必读一个故事给甜甜听,至少20分钟。每个孩子都好动,甜甜也不例外,但胡女士通过串珠游戏等方法,让甜甜学会了安静。
“我不会强求她读书认字,在她这个年龄段,我希望她能在玩的天性中得到锻炼和学习。”胡女士说,目前甜甜已经阅读了40多本绘本,家里的每一本书都是尊重甜甜自己的意愿,并经由甜甜自己挑选的。“我会绘声绘色地读给她听,有时候我们两个人还依据书上的内容扮演不同角色,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以后还会慢慢教她儿歌和古诗之类的。”
甜甜和妈妈享受阅读乐趣。
>>>专家建议
孩子需要阅读“闲书”
伍美珍 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1岁少年爱名著
出口成章
“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上可能存在功利想法,认为中外名著之外的课外读物,就是‘闲书\’,会影响孩子学习。事实上,阅读量越大的孩子,学习能力往往越强。”伍美珍说,阅读对孩子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孩子享受愉快和乐趣,又能为孩子的写作提供创作源泉。同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孩子需要读‘闲书\’‘杂书\’。”伍美珍说,适合孩子阅读的好书非常多,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阅读爱好,让孩子到图书馆、图书市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儿童阅读应当分层次
钱立青 合肥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目前我国儿童阅读情况令人堪忧,不仅量少,孩子应该读什么书,也没有指导性。”钱立青建议,儿童阅读应当理清层次和知识架构的问题。
“我认为,第一步应当引导儿童延伸阅读。”钱立青说,家长和老师可以围绕中小学课本对儿童进行延伸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第二步,引导孩子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书籍,比如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等。”钱立青认为,通过阅读,首先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是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
周昀天的阅读兴趣广泛。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非 钟虹/文 卞世鹏/图
“‘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这是《简爱》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周昀天是安居苑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记者和他对话,仿佛眼前不是一位11岁的孩子。小小年纪的他已经阅读了约百本中外名著和历史古籍。而对一些书中名言,他信手拈来。
“小学一年级有一次上课老师说起‘张飞\’,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谁。然后我就买来拼音注解的《三国演义》开始看,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名著。”周昀天说,起初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花费了他近20天,不过越看越爱看,至今这本名著他已经至少看过5遍了。
“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我都看过了,因为妈妈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不让我看。”周昀天笑了笑告诉记者,《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名著他都看过了。
除了中外名著,人物传记也是他的一大喜爱。“《希特勒传》《毛泽东传》我都看过了。我觉得看人物传记,可以了解他们性格缺陷和学习他们人格优点。”周昀天说,“看这些书让我收获很大,不仅扩大了阅读量知识面,也开阔了我的胸襟。”
当然,周昀天也喜欢看《百科全书》《一百个发明和发现》之类的科普书籍,他还拿“鸡为什么会吃鸡蛋”的问题教了记者一招呢。“我现在每天大概花1个半小时时间阅读,已经养成习惯了。”周昀天说,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给他报辅导班,只是依着他自己的兴趣报了围棋和小提琴兴趣班。“我觉得读书不是那么难,而且是越读越感兴趣。”周昀天说,他非常感谢阅读带给他的充实和幸福。
新闻推荐
看什么书,孩子们说了算儿童阅读渐“去成人化”,兴趣成选择图书的“指挥棒”
儿童阅读渐“去成人化”,兴趣成选择图书的“指挥棒”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