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南门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美国传教士方淑英创办的女子服务社,地址在三牌楼北侧原姚家公馆。1949年合肥解放后,校名改为私立三育小学。1953年由合肥市教育局接收,更名为合肥市南门小学。1978年由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小学,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定为对外开放学校。
近年来,南门小学凭借扎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自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形成了“求实、创新、勤学、健美”的校风,“求异、扎实、严谨”的教风,“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学校率先进入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行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单位。
该校一直秉承“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的乒乓球传统项目训练工作已坚持了20多年,建立了一支长期的业余训练队伍,并多次在全国乒乓球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学校还广泛地与外界交流,开阔学生、教师的视野,先后派出学生出访代表团到日本、韩国,以及教师出访日本、韩国学习、进修。同时还接待了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塞那里昂、南非等十多个国家的来宾和客人的来访,为安徽的基础教育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育新小学:百年流芳 蕴育心灵
合肥市育新小学创办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名为合肥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合肥最早创办的小学之一。 1932年,更名为合肥县立旸谷小学。1949年改称合肥市立第五小学。1953年改为双井巷小学,1967年正式更名为合肥市育新小学。
2010年9月,育新小学迁入新校址,并与五里拐小学合并。新校址坐落在砀山路与四里河路交叉口东南处,学校拥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了各种标准的功能室和塑胶跑道的田径综合运动场。
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育新小学,继承和发扬着优良的办学精神,传承和丰厚着经典的文化内涵。多年来,学校秉承“百年流芳 蕴育心灵”的办学理念,以“爱为根、礼为尚、诚为本”为校风,“真知真爱 乐学敏行”为校训。旨在通过“心灵教育”,使校园活动缤纷有趣,课堂学习快乐有效,每位老师都感到充实,每位学子都感到幸福,每位家长都觉得放心。通过开展“做知书达礼的育新学子”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其在体验中受到良好的心灵教育。
四十二中学:继往开来 追求卓越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始建于1906年,浓缩百年历史的校史陈列室,用大量珍贵的图片和资料记载着学校从创立时命名的启明初等学堂、县立第八完全小学、合肥县映典小学、长江路第一小学、最终定名为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不断发展的征程。
学校秉承“启智、明德、传承、创新”的校训,坚持“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团结友爱、谦虚诚信、全面发展”八大传统。践行着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并举的理念。
办学以来,四十二中教育教学质量在合肥市一直名列前茅,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合肥市、安徽省中高考状元10多位。一大批杰出的四十二中校友在祖国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有本部和中铁国际城两个办学地点,共有56个班级, 180余名老师,3000多名学生,形成了建校以来较大的办学规模。在合肥市、安徽省有较高的影响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学校的游学活动、徒步拓展、社团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百花齐放,在省市区各类活动屡获各种奖项,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学生全面发展。
任琨 本报记者 程志红
合肥市庐阳区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的学校千姿百态,每一所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景,都有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和校本特色。这其中,合肥市南门小学、合肥市育新小学、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以悠久的历史、优良的校风和骄人的成绩驰名,在江淮大地素享盛誉,是优秀教师、莘莘学子倾心向往的三所百年名校。
新闻推荐
老城区利用率低下的存量土地,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的商业、住宅项目,还可以对外销售。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国土资源局获悉,该部门发布《合肥市关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