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什么叫作“美”
朱晓凯
媒体人,历史学博士生,著有《深呼吸——我的新闻实践乱弹》、《李克农传》、《陈独秀人生哲语》等。
最近出差去了趟天津,忙里偷闲逛了逛五大道。
就这么走马观花地溜达了一小会儿,真是应了“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这句老话,万没想到在全国许多城市争先恐后大拆大建的今天,就在离着皇城根儿不远的天津卫,竟然还保留着这么一处已经有着上百年历史、美轮美奂得让人几乎要窒息的地方。对于我和随我出差的同事们来说,这可真算得上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开了回眼界了。
等后来回到合肥,“百度”了一下方知:五大道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南部,它是由东、西向并列着的重庆、大理、成都、睦南和马场这五条街道组成,故名“五大道”。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和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的建筑230多幢,其中仅名人名宅就多达50余幢。这些历史风貌的建筑,形式多样,有文艺复兴式的,有希腊式的,有哥特式的,还有中西合璧式的,正如人们所赞誉的那样,五大道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苑”。
徜徉在五大道,静静窄窄的巷子两旁,一座座欧式小洋楼从眼前美美地掠过。它们中有的就直接临小巷而建,你伸出双手,就可以触摸到门廊上巴洛克式的精美装饰,然后忍不住发出“啧啧”的称奇声;它们中有的带有精致的小花园,院落里莺飞草长,将洋楼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令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慨。这些小花园和小洋楼,原本都为在天津开租界的洋人们所有,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了躲避京城政治风波的一处港湾。自辛亥革命以来,许多清朝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都由北京来此寓居,大量的富贾巨商、各界名流和政府要人也在此买下宅院,他们有的含饴弄孙,希望能躲避纷争、安享晚年;有的则静观时局变化,期待着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一份并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五大道共住过近代中国的两任总统、七任国务总理以及几十位督军、省长和市长等。除此而外,这里还住过诸如严修、张伯苓、朱宪彝、方先之、高树勋和鹿钟麟等一拨“正能量”的名人。当这一幢幢小洋楼和这一座座小花园,与历史上的一位位名人联系在一块儿时,仿佛立刻便有了生命而“活”了起来。好吧,这一段美美的路程,在我眼里差点就成了一部另类的近代史教材了,想想都觉得还是有点俗了。
走出五大道,笔直宽广的大马路上车水马龙,路旁玻璃幕墙的摩天高楼直入云宵,恍惚间,竟让人有了“穿越”的感觉。平生第一次感到:集现代科技于一身的这些个高楼大厦,不仅一点儿都不美,而且还显得很平庸、很丑陋。假如说,从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来看,五大道的小洋楼、小花园能打100分的话,那么,这些一直令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标式的“高大上”建筑呢?怕是好多都不一定及格吧。
感谢五大道那几百幢小洋楼坚不可摧的生命力,它们没有在十年浩劫的革命铁拳中倒下,也没有在大干快上的新一轮造城运动中被拆毁,它们仍然像一百多年前那样,静静地、旁若无人地矗立在那儿,如同上了岁数的老师傅,在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后来人,什么叫作“美”、什么又叫作“敬畏”。
春蚕夏记
牙米
女编剧,
不文艺的文艺少妇
做学生的时候,似乎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春天都是养蚕的季节。
从同学那拿到蚕卵宝贝似的带回家,捡只干净的鞋盒神圣的地放进去,盖上盖,用针密密麻麻地戳上许多小洞,第二天睁开眼,蚕宝宝就钻出来了。虽然蚕宝宝长得又丑又难看,实在愧对“宝宝”两个字,但小生命的诞生总伴随着惊喜,看着爬满小黑虫的鞋盒像一首烂漫的唐诗宋词。
也遇到过晚上蚕卵没有动静的时候,心急火燎地跑去央求家里大人,外婆就把蚕卵贴在身上捂上个大半天,很灵的,再从怀里掏出来的时候,果真万物复苏,蚕宝宝都蠢蠢欲动了。长大了到了春天,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外婆,怀揣堆黑虫子的感受应该不是很好吧。
以前阅历有限,不懂得人生拥有的越多越负累越多。看见一朵花贪恋她的美色摘回家,不仅要拿花瓶供养起来劳心费力,等到红衣脱尽芳心苦,心里又盛满负罪:早知道就不去沾惹她,养蚕呢其实真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小生命给你希望的时候也预埋了失望的伏笔。
最糟糕的是没有桑叶。
只能硬着头皮为了一颗桑树走遍一座城,多年后听许美静有首歌叫《你抽的烟》,里头有这样的歌词:你抽的烟,让我找遍镇上的店。听完心里窃喜,这种境遇的酸甜苦辣,于我早就心中滚瓜烂熟,可惜不是为浪漫的爱情而是小黑虫艰难的生计。前面都说了春天养蚕是无论男女,所有学生约定俗成的事,那走遍一座城找不到一颗枝繁叶茂的桑树似乎也顺理成章啊,再或者终于找到了桑树,也是一颗命运堪忧的光杆司令。
春天在那棵焦虑的桑树下已经席卷了所有的希望,年少的心灵第一次体验到承担两个字的千钧份量,鞋盒里小黑虫蚕食桑叶的可怖景象不停叠画在脑海里,是啊,吃的问题不解决,怎么回去面对鞋盒?家里大人发话了,实在不行它们也吃莴笋叶。那,就吃莴笋叶吧。黑色的蚕宝宝犹豫地攀爬着莴笋叶打消了我的迟疑。
可春蚕仍然是动物界最名不副实的宠物,相貌不可爱,行动不可亲,吃相简直是叫人毛骨悚然,蚕食是用来形容它们的贪婪和肆意真是最恰当不过了,满满一鞋盒从烂漫的春天转瞬变成罄竹难书的杀戮战场,就在心心念念中春蚕纷纷蜕皮都长成白胖的软体爬虫。
以动物界的审美衡量它们终于变美了。本可以骄傲地和同学们分享成长的喜悦,却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他们家里养的蚕居然作茧了。作茧的是他人,折磨的却是自己,为什么偏偏我的蚕这么懒,光吃不长?你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和蚕较劲,步入作茧自缚的后尘。春天从希望变成盼望,在盼望快沦丧为失望的时候,就是某天回家揭开鞋盖的一刻,里面结出白色或金黄的茧,春天果然从不叫人失望。
接下来就是万物静默的煎熬,你看不见茧子里的世界如同看不见外面世界的精彩。大人们会语重心长地劝你等待,毕竟春天作茧也是种播种,你就等着收获吧,这边话音未落,可怖的一幕发生了:破茧而出的不是蝴蝶,而是一只只面目可憎贪婪肥硕的蛾子。世上再没有比这些蛾子更丑陋的东西,怎么长久的希望就换来这样的失望?
比这更可怖的是它们毫不遮掩的羞耻心,公然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你曾经费尽心血、满怀希望铺设的鞋盒里,在它们嗷嗷待哺、天真无邪的摇篮里,在你神圣的企盼和烂漫的情怀中两相交配。妖蛾无所畏惧的淫邪蚕食了我对希望的盼望,甚至扼杀了整个春天。生命这么廉价粗暴,这么粗制滥造,从养蚕这我收获了人生第一条粗浅的经验:真的,做人不怕绝望,就怕希望。
扔掉鞋盒后,我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春天消耗殆尽了夏天自然而然地来了。春天和夏天之间,间隔的只有只怅然若失的鞋盒。
而下一个春天,按惯例,下个关于春天的故事,无论你喜不喜欢,约定俗成的,依然还会从某只鞋盒重新开始。
新闻推荐
今报有后台 编辑-周瑶瑶设计-马乐吐槽有奖 今报有后台,这位后台君芳龄five,生日9.28。各位读者亲们若有逗趣的、煽情的、吐槽的、爆料的、建设性的言论通通放马过来吧!无论是@今报时尚生活,还...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