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兰勇
听说王增爽的故事,缘于《肥东晨刊》改版后的一次采访,同事告诉记者,在双桥社区有一位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一个从起重机“销售大王”到农村包地种树,如今他已成为那片绿色林地的当家。8月12日,记者来到了王增爽创业掘金的地方——店埠镇双桥社区一片生机盎然的林地。
见到王增爽,他正在林地里给树苗培土。当我们交谈的时候,果然如同事所言,他性格豪爽,浑身充满了自信和活力。
“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
王增爽,2006年开始步入起重机销售行业。虽然在全国各地跑非常辛苦,但凭着良好的口才和诚实的信誉,其销售业绩年年攀升,平均一年销售一百多台起重机,2000多万元的收入。看着直线上升的业绩,周边的同事非常羡慕,开玩笑地称其“销售大王”。然而,就在人们认为王增爽要在起重机销售行业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却回到农村包地种树,走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王增爽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常年在外面跑,接触到不少绿化和苗木种植的朋友,再加上每次回家看到家乡到处茅草丛生,抛荒严重,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感到很可惜,这更坚定了他回乡种树的信念。“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年迈的父母说我折腾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就知道折腾,这树要长到什么时候?朋友们也劝我说起重机销售很不错,不能放弃。”虽然有家人的阻挠,朋友的不理解,但是王增爽认准了,他决定不管如何都要尝试下去。于是,2013年3月,王增爽说服了父母,大胆承包了店埠镇双桥社区900多亩土地,成立了合肥市“汉尧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认定的事就要一往直前”
到农村包地种树,想法虽好,但谈何容易?对于一不懂技术、二不知道市场的王增爽来说,虽然目标定下了,但前方的路依然未知。“只要认定的事就要一往直前”,王增爽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之后,就是天天跑社区流转土地,跑合肥大专院校找技术人才,跑市场看行情进树苗,跑政府了解政策。“你不知道那些天我是怎么跑过来的,整个人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转”,王增爽对记者说道。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增爽的努力下,土地承包下来了,技术人才也找到了,引进的紫薇、桂花等小树苗也全部种下了。
一切似乎都朝着王增爽预期的发展,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刚种下的树苗正赶上2013年肥东的大旱,由于水利等配套设施还没来得及做下去,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汗水种下的紫薇、桂花等枯死、干死。就这一项,损失近40万元。“摸着枯死的树苗,老母亲老泪纵横地劝我不要太执着了。”祸不单行的是周边的群众也开始担心并阻拦王增爽继续干下去。此时的王增爽也开始矛盾了。就在王增爽迷茫的时候,学武术的他想起了当年师父教给他的话,“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现在放弃了,就一切都完了。就这样,时间来到了2014年,王增爽的近1000亩林地里栽的紫薇、桂花,成活率在90%以上,且长势喜人。“下一步,我还要成立汉尧鑫生态园,着手打造合肥后花园。”王增爽自豪地说。
“没有乡亲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初尝成功甜头的王增爽,并没有忘记在创业之初曾经帮助过他的乡亲们。王增爽说:“没有乡亲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王增爽林地打工的村民都能及时拿到工资,旱涝保收。只要是王增爽的林地招人,双桥社区的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来报名。村里人都说,王增爽事业上精明能干,是个好当家人。村里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家庭生活非常艰辛。王增爽知道情况后,经常带点米、油等去看望他,逢年过节还会去和她唠唠嗑,给她解解闷。除了照顾邻里,王增爽还筹措资金,积极为家乡修缮当家塘等。
面对如今创业的成就,王增爽说,不管多艰难,只要认定的事就要一往直前,就要坚持下去,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
新闻推荐
为了让辖区内的残疾人应享尽享民生工程中各种惠残政策,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多措并举确保各种惠残民生工程落实到位,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园区通过全面排查,核准信息,...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