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莫言放弃自己的研讨会为其站台捧场的,整个主持界除了他或许再无第二人。对于他,作家余秋雨曾有一个“判词”:一个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11月16日下午,他带着自己的新书《大幕拉开》来到合肥大剧院,参加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46岁的他幽默地自称自己不仅是萌叔,还是个超级暖男。
事业成功,生活中他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因悉心照顾而让瘫痪的妻子奇迹般痊愈的事迹更为成为圈中佳话。这是暖男的表现?在他看来并不是。
“为家人,怎么能说是‘付出\’,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过得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现实中有很多人做得比我更好,我只是被媒体放大了。在我看来,‘暖男\’首先要暖的是自己,不先温暖自己,谈不上温暖别人。我也曾对抗过,也曾愤青过,但是人活着不是要和自己较劲,要与自己学会妥协、与自己调解。很多人喜欢秀,很假,其实他连自己都温暖不了。”
同样身为媒体人,白燕升多年来坚持“做减法”,保持正能量地生活着,“媒体人大多会被各种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包围,假恶丑听多了看多了,自己也就变得不美好了。我们需要弘扬真善美,这一点作为媒体从业者的责任很重大,要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虽然平时很少看电视,但白燕升在戏曲、写作之外,演戏同样很在行,因出演过高群书导演的电影《神探亨特张》,被很多圈内人赞是“大荧幕的料”。对于剧本,他要求严苛。“演戏我不拒绝,但一定要有好剧本。高群书是我的师兄,所以是奔着支持他去演的。前段时间《心花路放》也曾邀我去客串一个律师的角色,不过我给拒绝了。现在手头上也还有好几个电影导演的邀约。我不能轻易去演,本子好才行。我都是46岁的萌叔了,犯不着凑热闹。”采访的最后,白燕升卖萌道。
对话白燕升
T:今报B:白燕升
T:上个月您的新书发布会,莫言去给您捧场,让大家大感意外,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相识吗?B:那有什么可意外的呢,他认识我的时候,我还不认识他,他看了我十多年节目。莫言是个京剧迷,也是他们山东的茂腔迷。我们俩是在他老家高密认识的。1988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上映时,我就知道这是个伟大的作家,我一定要认识他。大江健三郎曾预言他要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也曾经预言过。呵呵。所以他在2012年拿诺贝尔奖的那晚,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和我是好朋友,好多电话、短信、微信都想通过我来祝福莫言获奖。这两年很多单位,包括央视都通过我来找莫言,大部分我都婉拒了,因为莫言是个很低调的人,他不愿意出席各种活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得奖后,我都安不下来心去写作了。
T:但是他还是出席了您的新书发布会,可见您对他很重要啊。B:对,这是莫言让我很感动的地方。9月中旬,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还在法国。我说我11月25号有个新书发布会,莫言就说我一定参加,燕升。结果他10月回国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可能参加不了了,因为那天是莫言和中国文学的国际作品研讨会,也是一个热点事件,好多记者都在那儿等着。结果你猜怎么了?他没有参加自己的作品研讨会,我们是九点钟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莫言八点多就来了,他是第一个到的。所以那天我很感动,什么叫大牌,什么叫大腕,这才是!
T:您的那场新书发布会,被人誉为是“春晚阵容”,因为不止有莫言,毛阿敏、张火丁、朱丹、张凯丽、潘长江、何赛飞也都来了。您是如何收获这么多好人缘的?B:这靠的是真感情。作家莫言、歌唱家毛阿敏、戏曲家张火丁、小提琴家朱丹,我请的这四位大腕都是不同艺术门类的,彼此也不熟悉,但我把他们请到一起,这就是真感情。那次发布会的气场之大都不像是新书发布,而是文学艺术大联欢。当时我就对台下观众说,你们其中的很多人都不是来看我的,但是没有我,他们不会凑到一起。
T:身为一个戏剧节目主持人,您是如何看待安徽戏剧近些年的发展呢?B:黄梅戏、徽剧、庐剧,我都有所了解。但说实话,聊戏曲并不是轻松的话题,我知道庐剧还有80多岁高龄的艺术家丁玉兰健在,那是跟严凤英、王少舫同时期的开创型艺术家。黄梅戏曾经是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严凤英、王少舫的时代那么辉煌,可要想回到五朵金花集体发光的年代也绝非易事。对于戏曲艺术,你说它式微也好,渐行渐远也罢,这其中有剧种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但是问题归结到最后,就是四个字——“出人出戏”。现在戏曲艺术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要有人、要有戏。顶着“天下第一戏”、“天下第一剧”的光环或许并不是好事,到达了顶峰,就是悲哀,是离死只有一步之遥的意思。但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走进博物馆不可怕,但必须得有一定的品质。
LINK他们眼中的白燕升
燕升是听着河北梆子唱着河北梆子长大的。他的性格里有英雄般的骨气,又有赤子般的真情。他不谄上,不阿贵,敢于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是一条痛快淋漓的汉子。我个人认为,燕升是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著名作家 莫 言
燕升是一位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从他那里听到了一种很专业的声音,看到了一种很诚恳的眼光。到今天为止,白燕升的名字,已经很难被中国当代戏曲的关注者们轻易删除。
——戏剧评论家 著名学者 余秋雨
燕升条件很好,什么节目都能主持,但他偏偏选择了戏曲,而且主持这么长久,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兴趣使然了。戏曲里定有偶被淡忘的失落,也定有暗香浮动的奥妙。请相信他的选择和眼光,并和他一起在书中回味过去,畅想未来。
——著名主持人 赵忠祥
在中国戏曲文化的深厚矿藏中,燕升别开生面地发掘了别人未曾发现的人文资源、生命资源和学问资源。他倾注智慧、才情和心血,孜孜不倦地传播和研究中国戏曲的“高大上”,让世界懂得中国戏曲是一门关于华夏古典文脉的学问,是一部关于人的学问,更是一部关于爱的学问。
——澳大利亚访问学者 谢青桐
新闻推荐
哪来的兔男郎,妖娆了全场 张毅 在大家日常的观念中,马拉松似乎是一种非日常的存在,因为那距离实在太远,42公里,等于要绕着400米的操场跑一百多圈,而很多人在学
哪来的兔男郎,妖娆了全场 张毅 在大家日常的观念中,马拉松似乎是一种非日常的存在,因为那距离实在太远,42公里,等于要绕着400米的操场跑一百多圈,而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往往就两个400米就打趴下。我体育...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