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不痛不痒地生活
“短短的两个月见了莫西三面了,每次看见他,都会有一种安定和踏实的感觉。昨天很忙,赶到合肥时,他的演出已经开始了,还好没有错过《妈妈的歌谣》。谢谢莫西,谢谢老鲍,33岁的我还能这么简单地活着,是一种莫大的恩惠。”演出后,这是一名合肥歌迷留给莫西子诗的话。
诚然如他所言,听听莫西子诗的歌,他就好像要把你带回到大山田野里,从成年人钢筋水泥的束缚中一股脑扎进他懵懂的童年里。
与音乐相同,莫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纯粹、朴实,甚至还有那么一点拘谨,全然不像是一名资深的创作歌手,活脱脱一个山里来的孩子。
下午三点是预先约定的采访时间,莫西子诗和他的乐队成员会在这个时间来到 on the way。他们背了很多我没见过的乐器,很客气地打了个照面后,就很匆忙地进入后台,开始忙碌地调音。整个调音过程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这在传统乐队准备的过程中,算比较长的特例。莫西子诗前后走动调试,安静而严谨地完善好每一个小细节。也正因为这段等待的时间,让我有机会可以好好地看一下这个男人。
渐渐地,我似乎能看见一个少年:他站在大凉山间深夜的星光里,远处是山谷微风,蛙鸣野果的故乡。
时针指向下午五点,莫西终于在一番忙碌准备结束后,有了些空闲时间。
“我看了下,好像很多人都在说《要死就一定死在你手里》这首歌歌词太狂暴血腥了,其实我个人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诗人写这首诗肯定是有一种情绪在里面,不是真的要死,或者是我真的要杀,是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达内心纠结的情感。因为每个人在感情某个阶段的时候,都会特别纠结或者特别压抑,想把自己内心的思念掏出来。类似一种想死的情绪。不是说血腥,而是情怀,人应该随时保持一种情怀,不能不痛不痒地活。”
我首先与他聊起了他的成名曲,然而莫西入座后的第一番话,就让我为之一怔。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莫西子诗弹的一手好吉他,唱歌语调清澈透亮,感动了很多人。但生活中,大山里走出的莫西子诗其实并非音乐专业出身,小时候关于音乐的记忆是爱听山鹰组合,贪玩同学的吉他导致旷课……
“在大凉山里,我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他们的孩子都有孩子了,我现在是爷爷辈的人,因为我上面还有妈妈,所以我们是四世同堂。我记得小的时候好像去借过米。因为我们家人太多了。”回忆起童年的经历,莫西脸上全是朴实的笑容。
“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山鹰组合,所谓的音乐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当时他们还没出名,来我们学校拍照,就坐在草地上抱着吉他弹,我从来没有听过吉他,觉得简直太美了,就在那呆着看,觉得那就是音乐,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当时没有条件,我们班有个同学家条件还不错,他妈妈给他买了把吉他,我们就抢着弹。去学几个和弦。但因为我们经常去弹,甚至有的时候旷课,被他爸爸知道了,他爸爸就跑到学校把吉他给踩碎了。”正如莫西所言,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他没有一个可以坚持梦想的机会。他向往音乐,但作为家中成年的男人,又必须挣钱养家。
于是,他努力考取大学,毕业后学习日语,从西昌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导游、幼儿园教师、出版公司职员……他做过的工作有很多,但似乎都与音乐无关,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0年。在这一个时间段,他遇见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窦唯。
与窦唯心心相惜,缘起一首歌
莫西子诗是窦唯的老友,他也是窦唯近年来合作最多的音乐人,从早年的《和谐福》、《和无题》再到2011年桂林山水音乐节上担任窦唯乐队的吉他和人声,同年他与窦唯、子枫合作的EP《七月雷雨》也曾在网络上进行过数字发行。2012年导演何文超在执导《甜蜜十八岁》时,邀请了窦唯担任电影的配乐,而其中的《当风儿吹过这里,故乡已很遥远》和《阿嫫阿哈》等作品,其实也是莫西子诗与窦唯合作的成果。
“大约三四年前,当时我来录音棚玩儿的时候,录了个歌,叫做《妈妈的歌谣》。有一次在那里随便录了一下,窦唯过来录音的时候,有人就放给他听,他觉得这个歌感觉不错,就因为这个契机,后面就认识了。平时大家在一起在录音棚里面瞎鼓捣,即兴的东西很好玩,几个人都有了默契,然后就出来很多东西,包括很多成熟的东西。包括那个电影的音乐,那个插曲和片尾曲,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后面还有很多作品,我觉得他做音乐的创新是我学习的榜样。”以上的回答,是莫西子诗说到窦唯,回答最多的话。
在各种采访中,莫西都不愿过多谈起这位大名鼎鼎的朋友,因为怕有炒作的嫌疑。他不同意外界“莫西子诗是窦唯老朋友”的说法,“他是我音乐上的好老师。”这是莫西几次三番提醒到我的话。
如同参加选秀也是因为友人盛情相约,他无法拒绝而为之一样的,莫西子诗到底是一个敏感的人。虽然与窦唯合作多次,包括同样选秀出身的彝族姑娘吉克隽逸,同莫西子诗都不生分,但莫西子诗显然不太愿意多提起这两位音乐上的朋友。他会记得生活曾给予他的一切,并且满怀感恩,正因此也才足够令人尊重,即便他说自己就是那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
他生活·赤脚唱歌的人,踩着的都是原野
T(今报) X M(莫西子诗)
T:2011年你选择正式辞职专心做音乐,为什么会勇于做出这样的选择?
M:2011也还没有专职做音乐,只是把正式工作辞了,想多留点时间给音乐创作上。当时还是有在做兼职什么的。谈不上勇气,只是觉得既然自己特别喜欢,为什么要憋着呢,何不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T:说一说和山鹰组合瓦其依合的故事吧?
M:上学期间的接触就是喜欢,他们是我这一代听到的最早的也流传最广的彝族音乐组合。可以说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而后来的接触是因为我在2007年写了《不要怕》这首歌,瓦其依合听到后,他把这首歌收录到了他自己的个人专辑《黑鹰之梦》中。
T:诗人俞心樵,接受采访时你也说过,有些曲子因为他的诗歌而有了灵感。为什么会喜欢他的诗歌?
M:2010年的时候朋友介绍认识的,后来开始接触得比较多。我给好多诗歌谱过曲,都是随手翻起一本诗集看着看着有感觉了,便拿起吉他唱起来。
T:身为彝族人,从小在四川长大,家乡的生活环境之于你个人有哪些影响?
M:对于我而言影响应该是根的东西,我想赤脚踩在土地上,离大地更近一些。
T:在你看来,从瓦其依合到吉克隽逸,再到你个人,彝族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M:彝族音乐风格特别多,只是少数人被大家所熟知。
T:你曾说窦唯是你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那么你眼中的窦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M:是一种师友的关系,在音乐上生活上他带给了我很多思考。严谨、认真、充满智慧。
T:这次到合肥演出,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觉得这里怎么样?
M:这次来合肥恰好碰到了阴雨天气,因为之前一整周都在南方,突然转过来确实有点不适应。巡演途中都是场地酒店两点一线,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合肥。但无论是On the way酒吧还是老鲍他们与现场的观众都让我特别特别感动。
新闻推荐
汪曾祺先生推荐的汽锅鸡,不会错撰文-方军 摄影-陈海生、马乐 设计-梁小灵说起云南美食,汽锅鸡就像粤菜的白切鸡、鲁菜的九转大肠、川菜的麻婆豆腐、浙菜的西湖醋鱼一样,可谓是如雷贯耳、首屈...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