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破》入选“安徽省首届长篇小说精品创作工程”之后,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合肥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文联和合肥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决定联合打造大型庐剧《东门破》,让合肥人用合肥地方戏演绎合肥东门故事。据合肥演艺公司透露,这也是2015十大精品戏剧中唯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旋律剧目。
大型现代庐剧《东门破》制剧方以全国的视角寻找题材、寻找精品主题,以全省的视角跨界寻找最佳演员,以合肥的立场找准地位,以全新的阵容,集结全国各地业界顶尖精英,启用新模式,打造精品戏曲舞台剧。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剧作通过对平凡人物经历的不平凡事件的演绎,再现了抗战时期合肥一群普通民众以自己的方式对外来侵略进行的反抗,彰显了小人物诚信、爱国的高贵品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凝聚起民族复兴的正能量。
郭明辉对自己的小说改成庐剧也表示了认可和肯定。“这部小说改编成庐剧比较恰当,小说以合肥地区为背景,而庐剧是合肥的代表剧种,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演绎能让这个故事传播得更广,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传统庐剧也可以焕发时尚新彩
说起大型现代庐剧《东门破》,著名戏剧编剧王长安用了“非常庐剧、非常合肥”来概括,他说这部庐剧就是要把合肥的各种风土民情、合肥语言以及合肥人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多地展现在舞台上,同时保持了庐剧传统、本真的特色。但观众们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的庐剧就很“土”,这部庐剧虽然在唱腔上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儿,但在配器和音乐设计方面却有所拓展,力求让传统的东西展现出现代的风范儿,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回过头来解读、照亮传统,让传统焕发新彩。
同时,让这部庐剧具有时尚味儿的是,有一位80后优秀编剧加盟了主创队伍,他就是王长安之子王庐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的王庐璐是沪上当红青年编剧,多年的话剧编剧经验让他为这部庐剧的改编增添了很多新鲜、时尚的元素,比如让戏剧尽可能不说教、不脸谱化,更多地用当今人的眼光审视昨天的人和事,在情感和认知度上也尽量与今天相结合,用今天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打造这部剧,让观众看过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定会对传统庐剧有种全新的认识。
小人物的抗战历程闪耀人性光辉
《东门破》展示的是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在面对强敌入侵时,手无寸铁的合肥东门人,展示出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利益本能的捍卫,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他们不是英雄人物,但他们恰恰是勇于担当、勇于牺牲的“最美的人”,这也正是侵略者不可能战胜中国的重要原因。作家郭明辉呼吁大家都去看看这部戏,他说:“这是合肥的故事,合肥人演的合肥戏,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故事是合肥人值得骄傲的历史,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建议合肥人都去看看这台戏。记住历史、反思历史,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明白,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东门破》是郭明辉创作的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内地市井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侵华战争为背景,着力刻画了内地百姓面对战乱的非常遭遇和人生选择。在民族战争大背景下,小说呈现出了人性更为丰富的维度,对于人性的质感和纯度,有着更为严峻的敲打和考验。作品走入民国历史的风俗图景,又以民间生存场景为依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特征鲜明、骨肉丰满的民间人物形象。
座落在虚构与历史之间的脂城
小说的虚构性建立在现实与想象的基石上,《东门破》的地理坐标无疑是以坐落在江淮流域的古庐州为中心,从四牌楼、东门等地名可以看出综合了很多民国时期合肥城的人文风俗和市井生活。作品虚构了一座叫脂城的县城,脂城作为地名出现,最早可追溯到郭明辉几年前发表的中篇小说《1983年的手抄本》,那是一个有关青春的故事,脂城以及东门已隐约可见。这部作品中脂城更加丰满充盈地出现在作家的文学地图上,轮廓分明,明晰可见,尤其是东门,仿佛触手可及。那静静流淌的脂河,喧嚣噪杂的码头,高耸着十字架的福音堂,以及安福寺、脂河湾、三里街、九尺巷等等,一个个饱含人文信息的地名,在语言的坐标中分别定位,令人如临其境,熟悉而陌生。还有端午的粽香,诱人的鸭油包子,以及送往媒人家中的猪蹄等等,这些凝聚着江淮文化因子的精彩细节,无不给人以市井生活的强烈质感。
矗立在生存与人性之间的东门
“东门”这一隐喻与故事所揭示的主题结合得浑然一体。脂城沦陷前后,东门一带陷入恐慌,四对男女青年陷入“救亡还是私奔”、“忍受还是抗争”的矛盾之中。脂城的东门被日军占领,命运的“东门”也为他们打开,他们将如何选择?在长篇叙事中,脂城东门成为一个强烈的地理人文意象出现,在虚构与历史之间通过想象建立了具有个人化民间叙述的独特风格,从而让作家在现实风俗画的层面走入更深的对于人性与命运的深度摹写。
《东门破》有四条叙事线索交织进行,既有家族纷争,又有男女恩怨,既有抗战的硝烟,又有人间烟火。情节跌宕,悬念迭出。寡妇小樱桃背负菩萨的“托咐”苦苦忍耐,为国宝“玉佛”放弃与心爱的男人私奔,却惨遭日本宪兵变态蹂躏而成了疯子;麻脸玉婵新婚之夜,丈夫赵大炉被日军以抗日分子名义抓捕,在日本宪兵和家庭压迫下,麻脸玉婵生下“鬼胎”,投河自尽;热血青年孙玛丽为爱情出走,却被初恋情人抛弃,最后南下皖南投奔了新四军,历尽周折,却坚定寻找真正的爱情;大少爷钱学良在日本洋行做事,不顾家庭劝阻,为抗日做地下工作,被日本宪兵抓获,吃尽苦头;原本的热血青年李立功,因受日本人种种利诱和渗透,其父以死相劝,最终变节,沦为东门一带人皆唾之的走狗。小说描写了战争背景下市井人物朴素的人生选择,在这种朴实的选择中却凝聚了民族文化性格中的种种历史传承和因袭。钱星樵的精明实际与接受维持会长的选择,孙约翰信奉上帝与世俗生存的关联,东门寡妇世俗欲望与民间信仰,民国新学堂教育与民国青年人生路径的不同选择……小说故事层面流畅行走的同时,也兼顾了“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的美学传统,突破传统抗战题材的叙事局限,从“东门”这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战争与人性”、“爱国与伦理”、“忠诚与背叛”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由此作品主题开放而深刻,人性维度镜像多面,人物性格饱满充实,反映了作者自觉的文学性追求,同时也对战争危机下的日常生存与人性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映刻在诗意与文化之间的精神故乡
小说无国界,作家却有各自的故乡。作家在叙事中总会有意无意透露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如沈从文,李劼人,如福克纳,马尔克斯。在这一点上,前辈与后来者总会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在《东门破》中,郭明辉同样透露了自己的江淮文化背景。无论是世故人情,还是市井俚语,都将江淮地域文化的阴柔与阳刚,沉着与灵动,暴露得一览无余。作家在追求诗意的同时,时时将地域文化因子溶入其中,思绪徜徉在历史和想象之间,将一座小城裹上一股深藏的柔情,如同薄雾在脂城的上空轻舞。在这里,语言无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诗意和精准表达的前提下,作家对江淮方言改造利用,对塑造人物性格,提示人物命运,以及意象营造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在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并不多见。同时,对于作者来说,长篇小说在建构自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同时,除了大主题和大历史观的设立,还应该有意识地追求小说叙事的诗学品质,具体到这部长篇,就是如何从市井叙事层面向民族精神空间进一步开拓,在汲取民间文化养分的同时,如何深入到民间大俗大雅的境界,从民间历史走入当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与警醒。
小说的虚构性通过时空纵横展开,通过故事情节和细节来呈现作家的叙事策略和文学野心。脂城东门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其隐喻性对于主题呈现和内蕴提升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东门破》是郭明辉创作的脂城系列作品之一,其他几部和城门有关的创作正在进行中。在日益浮躁的今天,沉下来写作本非易事,有心尝试新的追求,更是难能可贵。可以想见,脂城东门作为郭明辉的文学地理坐标无疑会承载更多历史文化选择和文学叙事追求,也期待他日益形成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新闻推荐
翁晓松 2014年以来先后创办5F创业园、5F创咖和5F创客空间,力图打造安徽地区最好和最大的TMT创业圈子和互联网圈子。项目在2015年7月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
翁晓松 2014年以来先后创办5F创业园、5F创咖和5F创客空间,力图打造安徽地区最好和最大的TMT创业圈子和互联网圈子。项目在2015年7月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成功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