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不知是去年还是前年,我有幸到合肥参加“安徽省经典课展示与引领系列活动”。时间已过去很久,但陈金龙老师执教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至今仍历历在目。整节课,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直到下课,孩子们都不愿离开。陈老师的课似乎具有神奇的魔力。
幽默是教学语言一大亮点
看陈老师上课就像是看一个笑点特别多的小品,你的眼球会不自觉地跟着他转。一开始,陈老师就创造了竞争的气氛,“男女生学语文谁更厉害?”“舞台两边的孩子课堂上谁更厉害?”“我倒要看看到底谁更厉害。”一问一答中,学生忘记了紧张,活跃了气氛,同时课堂上就有意识地进行着竞争。在学习“啄肉”“夹住”两个词语时,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孩子们在笑声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请第一个学生读故事的时候,读得不好,陈老师毫不客气地说:“完了,一个好故事被你活生生读成这样!”我在心里不禁担心,这样对孩子的打击不是很大吗?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陈老师示范朗读后再叫这个学生读,他的进步相当明显,陈老师立刻表扬说:“这才叫读故事,听着是一种享受啊!”
读得有味是又一亮点
他是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他的教学语言很有魅力。他说:“听是一种享受,讲是一种奉献,读是一种修养。”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他还说:“静静地读书是一种思考。这才叫读书呢!跟讲故事一样。读书不光用眼睛看,要把心放在文字里。”在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说:“智慧的孩子总在我身边,光有声音,没有树林……”
在读的处理上,陈金龙老师更注重在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读书做到词不离句。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时,学生也多能用“威胁、毫不示弱”的语气读,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感觉。陈老师在此基础上,抓住“争”这个重点故事情节时,要求学生静静地读,(陈老师说,静静地读书是一种思考)静静地想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如引导学生思考鹬被夹住时会怎么样做,在引导学生说出鹬会“蹬、甩、拔、踢”后,让学生最终体会到这时的鹬已经用尽力气。有了这一层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出鹬“用尽力气地威胁”和蚌“得意洋洋地威胁”味。
拓展恰到好处
一般的老师在教到经过几千年,鹬和蚌都进化了,他们再次相遇,蚌紧紧夹住了鹬,他们会说什么呢?课堂就结束了,但是陈老师还考察讲述故事者的意图。战国时代,谋士苏代为劝说赵王不要攻打燕国,而编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显然,寓言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具有劝说与启发功能。陈金龙老师把“说话”放在历史的背景下,突显了寓言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故事,赵国攻打燕国,燕王派说客苏代去说服赵王,请他不要攻打燕。苏代会怎么说呢?”陈老师扮演赵王,让学生扮演苏代进行劝说。在这样的语境中让学生练习讲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鹬蚌争则两败俱伤,如果不争则相安无事,深刻理解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学生在情境中既练习了复述,明白了寓意,同时也体会到了寓言的特殊价值。
陈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新闻推荐
12月29日,在合肥市全椒路社区,困难居民在领取“新年微心愿”礼物。当日,安徽省合肥市全椒路社区面向辖区生活困难居民开展“新年微心愿 社区帮实现”活动,在事先征集困难群众需求的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