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刊讯 春节将至,放鞭炮又成为热门话题。然而,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制造垃圾和噪音,还容易埋下火灾隐患。1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文明办获悉,为了倡导文明、低碳、绿色和环保的生活方式,合肥市文明办向全体市民发出“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倡议市民自觉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采用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等方式过节,不仅“年味”不会减少,而且还是一种过节新风尚。
燃放烟花爆竹易加重空气污染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习惯,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燃放烟花爆竹时不仅产生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气体,还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金属氧化物、碳粒等颗粒烟尘,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的呼吸道产生严重的损害,诱发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春节期间,合肥市共接处火警97次,其中绝大部分因烟花爆竹引起。火灾集中于草坪、垃圾以及阳台,未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其中,火灾发生量最大的除夕当天,接到火警电话就多达33个,占了整个春节长假的1/3。
同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纸屑也给环卫工人们带来很大压力。在2014年春节期间,老城区千余名环卫工人奋战在一线,清运垃圾3000吨,垃圾量为平时的两倍多,其中大部分是爆竹纸屑。
不放鞭炮也能有浓浓的“年味”
其实,要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不一定只能放鞭炮。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放鞭炮这一样,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
春节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全家人欢聚一堂,吃个年夜饭,聊聊彼此一年的见闻,或是下厨房给家人做个拿手菜,给父母和孩子送新年礼物和祝福……这些方式都会有浓浓的“年味”。
在2016年春节临近之时,合肥市文明办再次向市民发出倡议,市民可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更为新颖、安全、环保的庆祝方式,既过了一个安全、环保、低碳的新风尚春节,也把人为活动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蒋瑜香
新闻推荐
□翟福琼 浴室,亦称为“澡堂”。一到冬季,这里就成了百姓的乐园,坊间沟通有之,闲言碎语有之,趣闻轶事更有之。这里随手拈来笔者耳闻的几则“开心麻花”,与大家共同乐一乐。 到外国挣“洋钱” “咦,老张...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