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区民生办获悉,我区近日被合肥市政府办公厅授予2015年度“合肥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我区连续三年获此殊荣。与此同时,我区2016年“民生大单”已于近日开出,“31+8”模式将让“首善之区”的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5努力换来先进
基础工作落实到位是我区民生工程实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区在民生工程实施方面,做到早部署、快落实,各项工作力求提速,并按时多次召开调度会、制定工期表、建立倒排机制。同时,动态实时掌握民生项目实施进度,频调度,勤督查,精准有力推进民生项目实施。
对于涉及需后期管护的民生工程,我区在工作举措上不断寻求突破,如全面修订完善项目的管护办法、管护制度,全面引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管护工作,将部分民生项目资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通过服务外包、公建民营等方式,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后期管养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化。
此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成为我区民生工程实施的亮点。为确保我区民生工程项目的品牌化,我区不但坚持原有的优秀做法,如绘制民生工程文化墙、开展民生工程示范单位建设、编印民生工程工作手册、拍摄民生工程宣传微电影等,2015年,更实行了“挂图作战”推进机制、“写画讲唱演”宣传机制、“厅屏栏站”公示机制、“民生地图”便民机制,开发民生·庐阳手机APP软件和微信平台等举措,让民生工程更好地落地生根,受到了省市民生办以及广大群众的称赞。
2016为民再度出发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结合我区实际,首善庐阳开出的“民生大单”内容丰富,共涵盖省、市、区级的39项民生工程。
2016年,省政府确定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我区根据实际实施24项,包括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城市老旧小区整治等5项新增实施项目。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扶持工程;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棚户区改造等19个项目则继续实施。
今年,全市实施市定民生工程9项,我区承担7项,分别为残疾人托养工程;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五保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障制度;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
区政府确定实施8项民生工程,分别是困难家庭在校大学生学费补助;公办幼儿园建设; “互联网+”全民健身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公园游园建设;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补助;公共停车场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这些项目共涉及区残联、区民政局、区教体局、区经促局、区市政绿管办、区卫计局、区重点局、区财政局等八个承办单位。 (陈晨 卓丙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诸多大大小小的跨境电商企业,无须四处奔波,便能在健全的跨境贸易“生态系统”中享受到物流仓储、金融支持、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平台支持、报关处置、员工拓展等一系列服务;而普...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