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涵养青少年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培育。 ”全国政协委员、省致公副主委、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吴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化、实践化,“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做到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都能育人。 ”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总体目标。
吴春梅就此建议,首先要加强研究阐释,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结提炼,立足实际,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化,打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最后一公里\’”吴春梅说,既要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为导向,建立全方位育人体系;更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化。
“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系统规划,有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是丰富乡土文化特色课程,拓宽传统文化教育广度,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将经典诗词诵读纳入日常活动,培养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尊老爱亲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三是营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不断提高环境育人效果。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以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涵养青少年文化基因传承与培育。 ”高校不仅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其他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课程都需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此外,文化遗址、学生社团要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新闻推荐
“文德地产”晨报读者嘉年华等你来,春季购房展同时举行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