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用创新提升百姓幸福感

来源:合肥晚报 2017-03-30 06:0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大发展中的“蜀山特色”

○国际邮件互换局

○家庭医生社区义诊

用创新提升百姓幸福感

合肥大发展中的“蜀山特色”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去年以来,合肥市蜀山区按照中央、省市委部署,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搞好“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持续有力推进改革落地,不断巩固提升改革成效。

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加速经济提档升级

发挥引领优势,抢占跨境电子商务制高点。去年初,国务院批准在全国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肥市成为安徽唯一入选城市。

2016年4月26日,在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揭牌,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也正式落户运营。每一天,来自省内外的3万余单货物在这里实现通关,减少流通环节,提升了国际物流时效。“政府搭台,放心海淘。”借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安徽人不仅能在家门口便捷“买全球”,“安徽造”也多了一个“卖全球”的快车道。对蜀山而言,更增添了加速经济转型、激发“双创”活力、拓展外向经济的新引擎,成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动力源泉。蜀山区抓住发展不放松,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倾力打造增长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们眼中“高精尖”的航天技术,正成为引领蜀山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动能。

去年5月,全国首个航天技术转移应用中心落户蜀山。蜀山区将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合作,共建“航天智慧城”,计划打造以钱学森智慧谷、网信军民融合产业园、航天技术转化基地为主体的航天智慧产业园区,促进航天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到“十三五”末,项目计划投资150亿元,产值达200亿元。以此为开端,航天技术这一“国之利器”走进寻常百姓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增添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提档,让蜀山经济发展动力澎湃。

碧波荡漾、清风徐来的天鹅湖,是合肥的一张靓丽名片。沿湖而兴的“天鹅湖金融商务区”,日渐成为蜀山区东部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历经数年发展,这里已拥有成规模的商务楼宇52栋,入驻企业约2700家。在该区域内,金融、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要素集聚,已建成商业综合体14个,吸引了1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多家企业总部入驻,涌现多座税收“亿元楼宇”。

大道至简,善政必简。蜀山区坚持刀刃向内,大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企业做得了主、让市场说了算,营造安商、亲商、敬商的良好氛围。去年,区级政府取消及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项,精简到81项,并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严格按照工商登记前置变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登记服务,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扩大了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市场主体数达72974户,比上年增加21427户,同比增长41.57%。

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厚植发展优势。去年,蜀山区着力创新推动建设体制、国有资产及集体资产监管体制、财经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制定《蜀山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蜀山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引入征迁项目第三方监督机制,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完成全区国有及集体资产摸底,制定《蜀山区国有资产清理划转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集结众多创新资源,蓄积强劲发展动能,蜀山区发展持续有力、充满生机。

倾听呼声、回应诉求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度

“家门口有学上、上好校”,是万千家长的期盼。如今,在蜀山区,越来越多家长的这一期盼变为现实。蜀山区开拓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探索推行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最大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优化学校布局、创新办学体制、均衡师资配备、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一系列特色举措,托举蜀山区成功创建成为安徽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群众期盼,是改革的出发点;人民满意,是改革的落脚点。蜀山区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社会期待,关切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推出的一项项改革举措,提升着群众获得感、幸福度。

文化层面的满足,已日渐成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民生需求。蜀山区积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积极向基层延伸,构建全面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网络。

全省率先开展“老楼加装电梯”,破解老人上楼难;全面推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初步构建终身教育的框架;社区医院全部加入“医联体”,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省市医院的顶级专家……一个个贴近群众实际、呼应群众诉求的民生改革,解民意、暖民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让发展更有温度。

征地拆迁,号称“天下第一难事”。如今,通过“自治”加“法治”,蜀山区探索出旧城旧村改造“两治”搬迁新模式,并进一步深化和推广,2016年,启动旧城旧村改造项目10个,完成征迁面积破百万,达108.8万平方米,有力破解着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一普遍难题。

面对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公共服务需求,基层政府以传统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入手, 蜀山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通过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起“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民主自治、工作站依法履行、社工服务站协同服务”的“两委两站”治理格局,突出党委承担“领”的职责,社居委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承担“议”的自治职责,社区工作站承担“行”的职责,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以购买服务方式履行“实”的功能,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这一创新入选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佳典型案例”。

强化担当、宽容失败 激发敢闯敢试热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好全面深化改革之“铁”,必须靠党员干部作风之“硬”、基层基础之“实”。

针对基层党建点多、线长、面宽、条块分割等现状,基础性任务抓不紧、抓不深、抓不透,缺乏有效考评考核机制,以及传统工作方法与党员群众的新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去年3月,蜀山区创新引入“互联网+”手段,开发具有完全产权的“锋领蜀山党建云平台”,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区推广,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对基层党建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压实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任务落实与否,需有图有文字,用事实事例说话;量化考核分析,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既消除了印象分感情分,又能帮助找准找实薄弱环节。党建云平台细化了23项工作标准,客观真实反映基层党组织建设面貌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风采,对强基固本、抓好基层党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去年9月,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委有关领导进行专题调研,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改革之路无坦途,攻坚克难看担当。改革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对失败者宽容理解,为创新者撑腰壮胆,才能让他们无私无畏地投身改革。

“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去年10月,蜀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的暂行办法”, 从容错免责的条件、认定容错免责的程序、纠错防错等七个方面,对党员干部在履职中出现失误或偏差的一些行为,予以责任豁免,免予党政纪处分。此举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为敢于担当者保驾护航,大力倡树“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的精神,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放手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敢闯敢试强劲动力,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以前在社区推出的几个创新性服务项目,因为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都是顶着压力做的,万一干不好肯定要承担责任,内心颇为忐忑。”蜀山区文博苑社区书记肖金玉说,如今这个政策的出台,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点燃了大家改革创新的热情,增添了大胆行动的“底气”。

□朱琛琛  许建军  胡正球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呼死你”上线市民可举报制“癣”者

包河启用执法追呼系统治理城市“牛皮癣”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桃蹊的春天2017-03-30 00:00
评论:(用创新提升百姓幸福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