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2011年,合肥市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多措并举,巢湖治理力度越来越大,环湖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每年度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交叉进行、逐步深入、统筹推进,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12.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以防洪和治河为主,减少洪涝灾害并为治污打基础,共16个项目,2017年底全部完工,完成投资69.12亿元;二期工程以治污和防污为主,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共97个项目,基本完工,完成投资83.26亿元。
合肥市环湖办副主任肖俊表示,三期工程以扩容和保护为主,扩充水体容量、增强水体流动性,对治污难点攻关试点,共44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91亿元;四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及环湖周边环境提升为主,对一期工程中的13条河流由线扩展到面,由河道扩展到流域治理,共3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65亿元。五期、六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和湿地修复为主,包括白石天河、兆河等流域治理和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建设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56亿元。
合肥市还将污染源调查与解析作为水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内容,扎实推进流域治理。肖俊透露,历时一年多,合肥市环湖办已经牵头组织编制完成《环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源调查、监测与分析技术指南(试行)》,为项目设计聚焦水质改善瞄准靶向。
2012年以来,在巢湖流域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城镇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承载压力下,巢湖治理依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巢湖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湖水质得到改善,环保部对合肥市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结果,由2012年的48分提高到2017年的80.2分,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达到考核要求比例由2012年(11个国考断面,3个通过考核)的27.3%提高到2018年(15个国考断面,14个通过考核)的93.3%,呈现逐步好转态势。
从近年来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流域经济总量和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巨大压力下,通过加强治污与保护,巢湖富营养化水平不仅未增加反而明显减轻。今年上半年,巢湖水质为Ⅳ类,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明显下降:氨氮浓度下降45.0%,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15.6%,总磷浓度下降23.0%;蓝藻水华初步得到遏制。
另外,出湖水质保持优良,巢湖湖水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3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出了合肥贡献。
晨报记者 余佼佼
晨报制图 朱佩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由市文联主办,市书法家协会、亚明艺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肥市第六届书法大展”9月2...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