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位于寿春路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座25层的综合大楼正拔地而起,预计明年十月份投入使用。已经97岁高龄的主任医师、原合肥市一院副院长施尚志老人在儿子施有为的陪伴下在医院各个院区参观。
看着恢宏大气的医院大楼,宽敞的走廊,干净、明亮的病房以及优雅的病区环境,施尚志老人感慨万千,“我们医院发展得很快,我看到变化这么大,非常兴奋、高兴。”施有为也子承父业,成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现在60多岁了,已从心内科主任的岗位上退休。看着医院发生的巨大变化,父子俩心里说不出地激动。施有为回忆起父亲刚来医院时的情景:“1952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兴建。1954年2月24号正式开诊。1956年,当时我父亲才33岁,他作为上海的医疗专家,带着全家来到安徽,支援安徽地区的医疗建设。那个时候他们刚到医院,还没分科,我父亲来了等于是组建了大内科。那时开诊时床位仅250张,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四大科,年门诊量4万余人,年住院量1900人次。”
日新月异的变化,到了2003年,随着合肥市一院新建的外科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医院编制床位达到800张,建筑面积为53000多平方米。通过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和内涵建设,医院的内外形象都有了巨大变化,医院的规模、技术、设备以及医疗环境等综合实力都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医院发展按下“快进键”
23年前,合肥市一院肝胆外科主任童钟刚来到医院上班时,现在外科大楼的位置,还是一座只有三层的小楼。“当时所有员工只有900多人,床位也只有600张左右。”童钟说。1996年,童钟来到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时,合肥市一院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创建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因此在当时,如果能够率先评上三甲医院,无论对医院、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荣耀。”童钟说。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1997年6月18日,省卫生厅等级医院检查团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全面评审。7月15日省卫生厅下达了“批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通知,至此,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跨进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行列,成为合肥市级医院中第一家三甲医院。从此,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发展按下“快进键”。
迎来“智慧医院”质的飞跃
2004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医疗集团;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近年来,按照“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管理、集束化执行、集成化运营”的集团发展思路,合肥市一院已经完成了从“医院集团”到更为紧密的“集团医院”这一质的飞跃。
2017年,合肥市滨湖智慧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医院在全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成为标杆,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以合肥市滨湖智慧医院为依托,医院还将在互联网+医疗上做更多有益探索,便捷就医途径、畅通就医渠道、优化就医流程、整合医疗资源、保障就医安全、提升就医体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肥智慧健康模式,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费秦茹苏洁张永
新闻推荐
英姿勃发正年轻 风劲帆满图新志 合肥最年轻的街道 砥砺奋进献礼新中国70华诞
同心同德,安居乐业。2019年3月正式组建的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有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也是合肥市最年轻的街道。连接过去与...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