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形形色色、凶残暴虐的犯罪分子,他护住同事冲锋在前;面对坐在楼顶、河边的轻生者,他又化身哥哥或父亲。他就是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巡警大队教导员王军。从警16年来,始终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59名,被誉为“庐州神捕”。日常巡逻多走一步,棘手案件多办一件,遇到困难的群众多帮一把,“我喜欢这种在路面上打击犯罪的感觉,守护群众安宁,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抓获犯罪嫌疑人1259名
2005年,王军转业后成为一名巡警,他一边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巡逻盘查技巧,一边总结创新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在他看来,要想抓住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就要比他们更加熟悉辖区地形。为此,王军利用休息时间在辖区内走大街、串小巷,把辖区所有犄角旮旯都钻了个遍,并绘制了详实的辖区街巷图。哪个路段什么时间堵车、哪条小巷能“抄近路”,对于辖区,王军比对自己的小区还要了解。“有时看现行犯罪嫌疑人或逃犯往哪里跑,我就知道下一步该在哪堵他们。”
从警16年来,王军有过“拼命三郎”、“逃犯克星”的绰号。他几乎没有休过假,长期保持着“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他不是在巡逻车上驾车巡逻,就是在街角巷陌蹲守抓捕。他通过巡逻盘查、信息研判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59名,其中网上逃犯543名(含潜逃18年的命案逃犯1名),为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元,已成为安徽公安巡警队伍的标杆。
他不仅自身业务能力突出,还为合肥公安队伍不断培养出一名又一名新的“神捕”。2019年成立合肥市公安局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合肥市总工会授牌,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出了一大批业务尖兵。
在街面上巡逻,这个在别人眼中平凡而枯燥的巡警岗位,却成为王军的一片广阔天地。王军也就是在巡警岗位上,成长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1年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打击犯罪时始终冲锋在前
在巡逻和110接处警中,巡警不仅要面对形形色色、凶残暴虐的犯罪分子,还要面对许多突发情况。特别是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嫌疑人的激烈抵抗。在执行任务时王军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退后,让我来。”
吸毒致幻的“瘾君子”拿着刀挥舞乱砍,他把同事护在身后;遇到犯罪嫌疑人拿着打火机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装满汽油的玻璃瓶,他第一个冲上去;遇到毒贩驾车暴力冲卡,他一把将民警拉到安全区域……
记得有一次,在抓捕一名贩毒嫌疑人时,王军刚一靠近,狡猾的毒贩拔腿就跑。王军快速追了上去,近在咫尺之时,毒贩突然转身高举着一个带有血液的针管,对着王军大喊:“我有艾滋病,这个针管里是我的血,不想要命的就来抓我啊。”面对毒贩的疯狂叫嚣,王军没有丝毫犹豫,故意用手对其身后一指,大声地说:“快点,从后面上。”就在毒贩转头分神的瞬间,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用双手紧紧抓住毒贩高举着针管的右手,一把将其摔倒在地并成功控制。后来,经过检查,毒贩患有艾滋病是真的,针管里的血也是真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除了冲锋在前外,在抓捕嫌疑人时,王军还表现出“智”的一面。为了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神捕”需要百变。王军口袋里习惯性揣着文身贴、黑墨镜、金项链、黄马甲,或许此时还是王警官,接近犯罪嫌疑人的那一秒就变身“社会人”。
遇到困难群众多帮一把
除了打击犯罪外,王军在巡逻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他多次向有经验的民警学习现场急救技能和民事纠纷的调解,锻炼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急救处置和群众纠纷的调解能力。
16年接处警时光,时常接到有人扬言跳河、跳楼轻生的警情,面对坐在楼顶边缘、坐在河岸边的轻生者,王军与他们拉起了家常,感化了一个又一个轻生者。
几年前,一名年轻女子轻生,从蒙城路桥跳进了环城河。听闻警情,王军飞速赶到现场,二话不说飞身跳入河中。盛夏的环城河正是淤泥发酵的时候,王军就在充满腥臭味的河水中四处搜寻,直到找到轻生的女子。最危险的一次是,王军徒手从6楼轻生者邻居阳台翻爬到其家中,将打开燃气自杀已昏迷的孕妇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挽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
“神捕”王军的抓捕纪录还在刷新,不过他宁愿这个数字增加得再慢一点。“抓捕的嫌犯越少,说明合肥的治安就越好,老百姓身边的风险也就越少,作为一名巡警,希望街面上没有犯罪,大家都很平安。”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勇
新闻推荐
合肥一中高三班主任、语文高级教师胡叶青: 家长的陪伴胜过干预干涉
离2021年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高三学生及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知所措之感。我也是一名高三孩子的家长,非常能够理解学生及家...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