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2年,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继续将支持 “三夏”生产(夏收、夏种、夏管)作为重要工作,做到计划早安排、资金早到位、措施早落实,多措并举支持“三夏”生产,确保 “三夏”生产资金需求准确、及时、安全到位。截至4月末,全省农合机构支持 “三夏”贷款余额64.7亿元,较年初增加10.98亿元,增幅20.44%,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78个百分点。皖北等种粮主产区“三夏”贷款余额39亿元,占全省“三夏”贷款余额的60.28%。
选取目标,突出 “三个支持重点。 ”一是重点做好对“三夏”生产资料的资金支持。各农合机构通过动态调整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满足农民购买各类农机具,各种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资金需求。二是重点抓好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工作。全省农合机构特别加大对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玉米机械等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支持力度。三是重点为从事夏粮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和夏播的农户和企业做好信贷资金提供,满足其贷款需求。
信贷政策倾斜,利率定价优惠。部分行社综合分析企业客户的信用度和成长空间,根据其贷款金额、期限、品种、方式等情况,科学测算贷款的资金、风险、管理等各项成本和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以及可能对银行整体资产风险的影响,细化利率档次,调整后的贷款利率最高下降幅度达30%,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减轻压力。如,截至2012年4月末,宿州市区联社向涉农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5235万元,采用调整后的贷款利率一年期利息为2615.56万元,为企业节省成本529.73万元。
开辟绿色通道,研发新型产品。一是开辟支持“三夏”生产贷款的绿色通道,减少企业、农户贷款中间环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确保不误农时。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联社专门成立“三夏”金融服务工作小组,结合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调查摸底“三夏”生产所需资金的同时积极宣传信贷政策和支农信贷产品。截至5月10日,该社已累计发放支持“三夏”生产贷款4826万元。二是强化金融创新,设计个性化的信贷品种。如,宿州市区联社推出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截至4月末,该社已向37个联保小组199家企业发放联保贷款余额达6.39亿元;发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2.52亿元,其中,发放支持面粉加工类企业贷款2730万元。
大力宣传特色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各农合机构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宣传安徽农金品牌,积极向当地种粮大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等客户介绍和推广特色服务,如“96669贷款直通车”、“金农易贷福农卡”、“金农便民宝”、“短信通”等,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贷款需求客户。截至4月末,通过96669贷款直通车申请贷款达69513笔;办理金农易贷福农卡9396张,授信总额6.6亿元,贷款余额3.59亿元;金农便民宝发展商户3738户,开办助农取款点370个,交易量11429笔,交易金额4215.48万元。 (省监办本报记者李晓磊)
新闻推荐
搬迁补偿少,配套资金少,在濉溪五沟镇采煤塌陷区——新村搬成“半拉子” 六百村民如厕难
淮北矿业集团袁店煤矿采煤,致濉溪县五沟镇魏庙村土地塌陷,农户不得已开始搬迁,但搬迁工程历时三年新村还没有建成,村民纷纷反映因为煤矿支付的补偿费不够建新房,负债建房是普遍现象。更让人不能接受的...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