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淮北市启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在2个省试点和5个市自主试点中,有4个已开园,农民在忙碌之余情有所寄、心有所依——
■ 本报记者 丁贤飞本报通讯员 马铭
春节期间,记者在淮北市一些乡村采访时发现,往日嘈杂的麻将声不大听得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欢笑声。原来,这是因为该市新建成的第一批农民文化乐园纷纷开园,老百姓有新乐子了。
一村一特 一园一品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拆拆建建,这可能抹杀各个村庄自身的特色。为此,淮北市利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的方式,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也因此保留各个村庄的 “个性”,做到“一村一特”“一园一品”。
“一方面邀请本地文化能人、村干部、老党员口述村里的历史传说,收集整理当地的名人典故、资料文献等,用以提升充实文化乐园建设内容;另一方面保留宗祠传统文脉,认真梳理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家谱、族谱、村规民约等等。 ”淮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向东介绍。
2月12日,记者来到相山区郭王村文化乐园。园内有6条文化艺术长廊,分别是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党员风采廊。看完这六条长廊,记者很快对郭王村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郭王村是淮北市远近闻名的金针菇种植大村,村史廊对金针菇种植相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在省试点濉溪县濉溪镇蒙村文化乐园,蒙村党总支书记张金华介绍,蒙村是农业部推出的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村之一。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的过程中,蒙村结合现有的菩提寺、张家祠堂、古汉墓等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挖掘村庄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吸收现代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强传承和创新,打造蒙村独特的“农民文化乐园”。
在省试点濉溪县百善镇黄新庄村文化乐园的崇德尚贤墙上,“爱集体、正德行、敦孝悌……”的村训格外引人注目。原本是该村一位老教师的作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为村训。除此之外,杜集区南山村凭借“长寿村”的优势,在文化乐园内主推“长寿文化牌”;烈山区榴园村坐拥近千亩明清古石榴园,是全国有名的软籽石榴基地,则在乐园内主打“石榴文化牌”。
月月有主题 周周有活动
2月12日,相山区郭王村文化乐园宽阔的舞台上,七八个人正在表演《木兰从军》。舞台下,几十位村民或坐或站,正在专心致志地观看演出,并不时有叫好声传来。 “在这台上演出的,是我们渠沟本地的农民艺术团,在我们这一带鼎鼎有名的。 ”渠沟镇宣传委员陈钦贵自豪地对记者说。
艺术团团长陈宏均虽60有余,却精神抖擞。 “咱这艺术团成立有好几年了。有了这文化乐园,我们就有舞台啦!隔三差五,我们都要到这里来聚聚。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展示。 ”
“要是以前正月里你到俺们村来,那听到的都是打麻将的声音。你看,今年大家都到文化乐园来找乐子了。 ”渠沟镇郭王村党总支书记徐钦玉说着,自己也乐了起来。
站在一旁的村民陈美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解释了“乐”的理由。她说,自己是村里腰鼓队的成员,以往经常遭遇排练无场地的尴尬。随着文化乐园的建成,村里有了一处综合广场。 “解决了场地问题,咱这腰鼓队的成员是越聚越多,从过去的十几人变成了三十多人了。”这个春节,腰鼓队的队员还在文化乐园里为乡亲们秀了一次“腰鼓大戏”。
“以前逢年过节,我们都是等着‘送文化下乡\’,乡亲们只有看、没有演的份。今年可不一样了。 ”徐钦玉补充说,今年春节,郭王村的村民们在文化乐园里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有农民‘春晚\’、农民运动会等,整个春节郭王村洋溢在一片欢乐气氛中。 ”
记者了解到,在文化乐园活动内容设计上,淮北市各试点村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主题,融合重阳敬老节、婚礼、妇女节、成人礼、儿童节等元素开展系列活动,确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我们村在去年重阳节,举行了以尊老敬老、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百名老人乐园汇\’活动。 ”濉溪县百善镇黄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谢现强告诉记者。
为保证乐园持久有效运行,淮北市还坚持把群众“要文化”与主动“送文化”匹配起来,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在开展送戏下乡等方面主动作为,务求让乐园活动多起来、设施不闲置。
放下农具拿起书 抛开麻将学文化
文化乐园在传播知识上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郭王村是淮北市规模最大的金针菇种植基地,确立为文化乐园建设示范点以后,村里原本光秃秃的墙面被装扮成了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记者在该村采访注意到,这个村的“文化墙”突出金针菇种植技术特色,形式十分灵活,有图画、谚语、顺口溜等。
采取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既调动了大家的兴趣和热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村民提供了科技普及、文化娱乐等服务。徐钦玉说:“现在这文化墙吸引的不只本村人,周边村的村民也常来看,学习种植金针菇的知识。 ”
谈起文化乐园,濉溪县百善镇派出所负责人有着说不完的话。据其介绍,过去一些村子里精神文化活动十分贫乏,一到农闲时节,村民们三五成群聚众赌博,由此引发的诸如家庭矛盾、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等社会治安问题呈频发态势,严重危害一方平安,成为民警们的一块 “心病”。自从建起了文化乐园,群众“放下农具拿起书,不打麻将学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有些文化能人还编写了“传销非儿戏,害人又害己;多看书和报,安全又健康”等段子在文化乐园内展出,感染和教育了百姓。
让乐园里的活动丰富起来,将家门口的设施利用起来!相山区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乐园需要有新时代内涵。郭王村文化乐园建成以来,这个村利用 “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开展了“乡村美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贤德榜”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宣传文明新风,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老年人喜爱本土文化,我们就通过挖掘整理,将当地丰富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墙上进行展示,把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文艺形式搬上舞台,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还邀请专业培训教师,为留守妇女在农闲之余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提供指导,充实她们的精神生活;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在节假日组织他们参加文艺晚会、报告会、故事会、球类比赛等活动,为他们开设心理咨询室、谈心室,请老师和一些留守儿童开展谈心活动,填补心灵上的缺失。 ”濉溪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道。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农民艺术团团员们正在排练。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丁贤飞本报通讯员 陈杰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