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是块金字招牌,给遗产所在地带来的价值无法估量。安徽省的黄山和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旅游发展蒸蒸日上。参与大运河申遗,无疑让安徽省的两个遗产点看到了灿烂的未来。然而,在摘取“金字招牌”之前,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才是当前最应思考的问题。
地方:
柳孜建“遗址博物馆”
“柳孜运河遗址的总体规划已经开始做草案了。”濉溪县文物局局长仲继元告诉新安晚报记者,不管申遗结果如何,柳孜运河遗址都会按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规划。
按照初步设想,未来将围绕遗址点建遗址公园。目前已经建成遗产展示区的考古发掘工地将继续完善保护措施,当地政府打算在此基础上,建立“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有考古现场,有出土文物,这样博物馆会更加生动。”仲继元说。在规划的遗址公园中,当地还计划开挖一条“隋堤沟”,主要结合隋唐大运河开发旅游休闲项目。
泗县规划“运河新区”
泗县对于申遗的机遇同样充满期待。记者了解到,当地已经开始规划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运河新区”。
“在保护运河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运河水文化。”泗县申遗办副主任胡胜介绍,目前泗县运河文化产业园已经开始建设,主打“影视牌”,同时还会围绕运河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当地计划在运河故道两岸,建栈道供游人参观,并且有选择性地开发公园。“暂时不会让十里长庄的村民搬迁。他们都是因运河汇聚于此,如果搬离,运河也就失去了意义。”胡胜说,从长远看,沿河的村庄可能将整体迁移,但不会远离运河。
专家:
帮助大家体验遗产
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教授张鑫认为,应该帮助游人尤其是沿岸居民走近遗产、体验遗产,才会让他们爱上遗产,推进保护。
“大运河拥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双重载体,应该有机结合。”张鑫建议,首先应该做好旅游规划开发,避免无序开发。其次,在展示遗产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带给游客丰富的旅游体验。保护开发大运河遗产,应注重把历史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跳出对大运河文化遗迹的利用,将其与周边的相关景点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打造。
新闻推荐
□淮北 范保中公元一九六八年的春节,是个极其寒冷的冬日。鹅毛大雪,伴风飞舞,平地雪厚半米深,大雪已封半截门。当年的春节,我是在边...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