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濉溪县刘桥镇前吕楼村民 刘啊珍
整理:本报记者 丁贤飞
来我们小区看看,你是不是有些诧异?你也许会感叹:这不就是城里的住宅小区吗?没看出有什么差别呀!是的,没错。现在我们住的这地方叫永和小区,我家就是去年在镇里的组织下从附近农村搬迁过来的。
我们这一带盛产煤炭,很多村庄都属于压煤村庄,需要搬迁,我们村就是其中之一。印象中,村里常年飘着灰尘,道路也被运煤车压得破烂不堪,乡亲们的居住环境很差。大家一直盼望着能够搬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去生活。没想到政府实施压煤村庄搬迁,一下子就圆了我们的安居梦想。
2011年,镇里经过调查研究后,在离我家几公里远的地方开始建设塌陷搬迁安置区,也就是现在这个永和小区。安置工程分四期进行,我现在所住的是一期,有400多户。你问买房我花了多少钱?除了装修,我们家几乎没花什么钱。因为根据规定,村民不需要个人筹资,就可分配到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现在我家住的,正是适合四口之家居住的120平方米的户型。拿到新房钥匙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装修。很快,村里人都和我们家一样,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
除了正常的居住房屋外,我们小区还配套了商业用房、车库、公厕等。住进新房,我们并没有觉得下地干活不方便。这儿的每户人家都有属于自家的一个地下室,可以堆放杂物,可以放置干活的农具,也可以储存粮食。
以前,我爱人在附近煤矿上班,我在家务农。搬进新居后,我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商店,生意很红火,收入自然也比以前高了不少。这不,你看,门口停的那辆轿车,就是我们家新添置的代步工具。当然,这在我们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村里还有一些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后,进入镇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上班,实现“家门口就业”。
更令人高兴的是,孩子上学也方便了。我们小区附近就有一所小学,条件很好。我家孩子6岁,现在上一年级,因为在家门口上学,我每天接送起来非常方便。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城市生活相比,已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你看,家里自来水通上了,去年年底家里还用上了天然气。小区的垃圾,也有专门的物业公司收集运走。要是住在原来的小村庄里,这些变化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新闻推荐
2月26日,技术人员在讲解和演示使用植保“无人机”。当日,淮北市春季农业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在濉溪县百善镇百善村启动,农业部门组织全市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家庭农场人员参加植保“无人机”应用培...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