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胡明兵
濉溪县农民刘某最近遇到了一件让他很费解的事,他的一张中国农业银行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地被人划走了几千块,经过几番交涉之后,钱是失而复得了。但其中的原因至今也没搞清楚。
刘某是本报的忠实读者,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买了四台秸秆打捆机,由于今年当地不推广秸秆打捆,打捆机就成了没用的摆设,他就将打捆机卖给了一外地人。四台打捆机总共卖了十几万块钱。外地人要求他提供银行卡账号,他就提供了一张中国农业银行卡账号。在要账号的同时,外地人还要求他提供了身份证后六位数。很快,卖打捆机的十几万元就打到了他的卡上。
让他想不到的是,2016年5月12日,突然有手机提示说,他的卡上被划走了5400元。“我一下子就懵了,这根本不是我自己操作的。卡也在我的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 ”按照朋友的建议,他立刻向卡内存了100元钱,以证明卡在他的手上,并立刻向中国农业银行濉溪县支行反映了此事,濉溪县支行随后冻结了该账号。
刘某向本报反映后,本报记者立即联系了中国农业银行濉溪县支行一位分管领导,他表示刘某的卡上确实被划走了5400元,是通过网银操作的,银行能查出钱划入的账号和商户名称,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已经配合刘某报警。
几天之后,刘某又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感谢本报记者的帮助,“飞走”的5400元又飞回来了,并给记者发来5400元划入他的账号的截图。记者再次问他银行方面是否已经调查清楚钱“飞走”的原因,他说银行说这要警方介入调查才行,目前没法查清。
银行方面为了保证他的资金安全,已经注销了该卡,并为其重新办理了一张。但刘某还是想搞清楚,到底是谁划走了他的钱,又为什么给他还回来了。不搞清楚原因,他感觉银行卡真是太不安全了,“钱想划走就划走,想还回来就还回来,我的钱怎么敢往卡里存。 ”
对此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新闻推荐
非煤产业收入比重已超五成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