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淮南市积极培育富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2017年全市共发展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每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平均带动了10户农民就业增收。
据市农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大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个能力”,淮南市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总结推广粮经结合家庭农场43家、种养结合家庭农场56家、生态循环家庭农场38家,推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生产记录和财务记录“两簿”制度,引导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指导家庭农场领办或联合组建农民合作社21个,依托合作社降低农资采购成本、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等,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益。淮南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集成发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集成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走质量型、效益型、差异化竞争型发展之路,培育航空食品、粮油加工、大豆加工、果蔬加工和肉类加工等产业领军企业,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上年增加4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2家。淮南市还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扩大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定点精准扶持,做精做强淮南牛肉汤、寿县草席、淮南麻黄鸡等品牌,推动乳制品、豆制品、杂粮饮品、淮南牛肉汤等品牌向“安徽品牌”升级。2017年全市申报的新认定著名商标33家企业中,农产品企业占17家,其中寿县草席获中国驰名商标,淮南麻黄鸡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本报记者 苏 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潘集区地税分局围绕提升税务干部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四微”模式,创新四种工作方法,打造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税务干部队伍。开设“微培训”。线上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网络教育,线下开设法...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