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淮南供电公司把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党支部书记例会,原汁原味学习报告原文,组织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推动职工群众深入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本职岗位思考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时代电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在淮南供电公司新构建的一体化抢修平台前,记者深切体会到科技带来的美好。
“以前用户要拨打维修电话我们才能过去检修,现在往往用户还没发现家里停电,我们的客户经理就已经打电话告知用户维修方案了。”采访时,配电抢修信息专责王莹感触很深,“现在我们坐在电脑前就基本可以研判出用户家里是什么原因停电。”
配网抢修指挥中心主任徐振向记者介绍,2017年以来,淮南供电公司整合成立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一体化抢修指挥。
同时,抢修指挥中心坚持深度融合,精准指挥,高效抢修。首端业务融合,通过95598远程工作站、配网抢修指挥与配网调度信息共享,实现快速研判、主动抢修。末端业务融合,通过营销与配电抢修业务对接,实现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现场。根据不同类型工单处理时限的不同,划分3个时间节点,实行三级督办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因超时导致的客户投诉,全面提升抢修、服务、调度等各项业务水平。
创新是永不停歇的追求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创新先锋翁东波自豪地告诉记者,2015年8月成立的创客空间已经成为培养青年职工,发挥创新、创作能力的最佳场所。一到周末,这里就聚集了不少热爱创新的青年职工,大家一起交流、研发,学习的氛围相当浓厚。
说起团队的创新成果,翁东波是如数家珍。他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创新成果——电表箱运行监测云服务。电表箱门是保障居民安全用电的“屏障”。但由于各种原因,全国每年都有因电表箱外壳带电导致人员触电伤亡事件,同时国内98%以上的窃电都是通过异常开启电表箱进行的,窃电查处存在取证困难和发现时间长的问题,开表箱私拉乱接,给电网和人身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翁东波他们利用阿里云平台构建监测网,通过Web端和移动终端对表箱数据和现场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箱门开启情况、开启人身份识别、外壳带电。
目前电表箱运行监测云服务已在淮南地区推广300套,运行正常,性能稳定,能及时获知电表箱带电、异常开启和外界干扰情况,并实现对现场电能计量设备的防窃电管理及取证,提高了安全效益,遏制了窃电行为,成果将在安徽省电力公司做全面推广。
创客空间成立两年多来,涌现了一批批技术成果,省部级及以上表彰QC成果6项。承担各类课题,课题来源包括省控、自控、技能公关等5方面,其中获得省公司及以上表彰14项,取得专利授权4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EI收录2篇。
用户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在记者眼里,80后电力工人、首届“淮南工匠”获得者汪敏是一个开朗、热情、充满正能量的美丽女性,但公司的同事却称呼她为“女汉子”。因为汪敏所在的变电运检室担负着淮南供电公司14座220千伏、28座110千伏和61座35千伏变电站检修及技术改造、日常维护等工作。
“为了不影响白天用户的正常使用,我们对变电所的检修往往安排在晚上,连续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冬天的夜晚,一整夜的工作几乎能把人冻僵了。”说这话时,汪敏始终带着有点苦涩的笑容。
近年来,淮南供电公司深化“互联网+”服务应用,实现了市县所有供电营业厅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全覆盖,推广“网上营业厅”、“掌上电力APP”、“电E宝”等新型服务手段,上线供电服务微信公众号,多措并举提升客户体验。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服务要求,推出智能用电业务,加强供电企业和用户间的信息交互,优化智能电表的普及应用,实现“充值用电、智能查询”的用电服务模式,搭建一个可以让客户用手机查询家庭用电情况的平台,从而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目前,淮南供电公司已在全市推广智能用电客户20余万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日下午,市政协主席李忠,市委常委、潘集区委书记蔡宜骅,市政协副主席杨天标、方严、戴多斌、陆晞,市政协秘书长颜冬松一行,前往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主会场、各组讨论点及委员驻地,实地检查会...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