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二十四节气,都是诗的季节(上篇)

来源:淮河早报 2018-01-23 13:41   https://www.yybnet.net/

张纯林

“二十四节气,都是诗的季节”。

翻开浩瀚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周代时,天文学家们就已经掌握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节气。《尚书·尧典》载:“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出星鸟,以殷仲春,…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中秋…平在朔易,日短星昂,以正仲冬。”说的就是春夏秋冬的划分。到战国后期《吕氏春秋》记载的“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随着古代天文科技的发展,到了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对“二十四节气”有了完整的记录。

西汉淮南王刘安,英年雄心,他带领“学院派”们主编的《淮南子》对人类科技文明的历史巨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宇宙观和自然观的角度,科学、完整地记载了反映我国古代天文季节交替、时令顺序和农业气象及物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并把它纳入自己思想体系的自然整体论之中。如果说,《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创造出来的天文气象宝贵文化遗产的概括和总结,那么,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把“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是对我们的先人“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伟大智慧和创举的历史肯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节气与民俗感染着一辈又一辈的诗人,孕育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催生出许多美轮美奂的歌舞绘画。既然“二十四节气,都是诗的季节”,那么,就让我们以诗人的心灵,去咀嚼“二十四节气”诗情画意的清新质朴,品味“二十四节气”经天纬地的科普雅趣,欣赏“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的婉约隽永。

(第一章·春之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4节气(春之歌·立春篇)(立春 2月3日—5日)

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大寒后十五天,斗柄指向东北报德之维的丑寅之间为“立春”,音比南吕。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立”开始之意。

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唱响了春天的序曲,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张栻先生,在他的《立春偶成》一诗中写道:“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形象地描绘出立春时节,大自然生意盎然的美妙景色。读之,使人顿生“无边光景一时新”的遐思。

从立春开始,神州大地,阳和起蛰;天时人事,品物皆春。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时人们纷纷出户寻春探春,去体会那最细微、最神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意。

农谚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而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盼丰年丰收,则是古代农业一大民俗。古时,为启示农民春耕,人们用竹篾扎成牛状,由人持鞭打之,俗谓“打春牛”也叫 “打春”。有诗为证:“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24节气(春之歌·雨水篇)(雨水 2月18日—20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立春后十五天,斗柄指向寅位时为“雨水”,音律配夷则。此时,太阳移至黄经330度。农谚说:雨水季节,“东风解冻,冰雪皆散尽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名句,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春雨随着和风,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洒向大地滋润万物。

如果说“立春”是奏响了春天的第一乐章,让人们在春寒料峭之中,去体会“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的春意,那么,“雨水”就奏响了春天的第二乐章,“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润物甘霖细细声,东风吹绿柳丝迎。”好一幅冬末春初美景,不由叫人对春天充满无限向往和憧憬。

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气温回升,乍寒乍暖。“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一年之计在于春,麦润苗,桑润条。正所谓“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4节气(春之歌·惊蛰篇)(惊蛰 3月5日—7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雨水后十五天,斗柄指向甲位时为“惊蛰”,音律配林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农谚说:“春雷惊百虫。”是指“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生物,“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三月惊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我国大江南北已呈现出一派“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秀美春光。放眼江山,峰峦竞秀, 黄莺鸣翠,“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踏青郊外,桃红梨白,春燕剪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果然一派寸草春晖的盎然节气。

新春惊蛰日,万物复苏时。枝头花吐蕊,垄上麦扬眉。北方“千里沃野镶翡翠”,南方“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听雷,预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观田家》描写得好:“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4节气(春之歌·春分篇)(春分 3月20日—21日)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斗柄指向卯辰,与卯酉纬线相合,故为“春分”,音律配蕤宾。此时,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改变,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春分,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生机勃勃,意趣盎然:是一首摧枯拉朽,万木争荣的青春颂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一幅多彩多姿,万紫千红的水墨丹青,“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对春分也分别有过精彩的描述:“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期。“麦到春分昼夜长,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也是植树的好时节,古诗有云:“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24节气(春之歌·清明篇)(清明 4月4日—5日)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音律配仲吕。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节日。“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尤其在江南,清风细雨祭帆摇然,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民俗水墨画。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咏句,便是对这一景致的最好写照。但是,还是有很多羁旅他乡的游子,不能了此心愿,徒生一缕乡愁,“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古代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又是一番童趣横生的乐春图。

清明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农谚提示说:“清明谷雨雨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新晴采露芽,清泉活火试瓯华

——24节气(春之歌·谷雨篇)(谷雨 4月20日—21日)

谷雨是24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清明后十五天,斗柄指向辰位时就是“谷雨”,音律配姑洗。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

谷雨时节,“花风摆脱老红去,谷雨将迎稚绿来。”此时,“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自然景物在告示人们:“绿暗红稀春已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然而,北宋大文豪苏轼先生却对谷雨暮春有着另一番诗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老先生借景抒情,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领悟,读来令人情怀旷达,玩味无穷。

“谷雨新晴采露芽,清泉活火试瓯华”。谷雨,正是采茶品茗的好时节。“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这首《闲游》,对谷雨茶的推崇溢于言表。但,清代乾隆皇帝的一首《采茶歌》“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却能体察出当时采茶人的艰辛与不易,实属难能可贵。

(第二章·夏之舞)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24节气(夏之舞·立夏篇)(立夏 5月5日—7日)

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谷雨后十五天,斗柄指向东南常羊之维的辰巳之间,这时表示春季时令结束。所以说春分以后四十六天为“立夏”,大风止息,音律配夹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预示,春天将依依不舍离去,夏日正步履款款而来。“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北宋著名诗词家秦观的这首富有哲理的诗,道出了人们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留恋。但“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归去,是“节物相催”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有何惋惜留恋?那“绿树阴浓”的“夏木”同样“可人”,赏心悦目。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跃然纸上!“春荣忽已衰,夏叶换初秀。”唐代诗人钱起的《早夏》“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和南宋陆游的《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感情抒发上,比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立夏,是各种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这时,江淮之间“麦穗初齐稚子娇”,绿油油的小麦“扬花灌浆日夜长,油菜花香彩蝶飞”,再看大江南北正是早稻插秧的青绿季节。

新闻推荐

“淮小绿” “有停靠桩” 使用率居全国前列

中安在线-淮南网城市共享单车是一种新生事物,其绿色出行方式符合环保潮流,骑行者还能运动健身,甫一投放,便成风靡之势。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共享单车在大城市的疯狂投放及无序停车等乱象也让人对其啧...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二十四节气,都是诗的季节(上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