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职业学校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我想3年后去大学深造。”谈及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淮南职教中心学生陈辉笑了。
——摘自2016年6月6日《淮南日报》
淮南市全力实施民生教育,2016年淮南市教育民生工程工作全省第一。
【新闻回放】“王立光是大通区曹店中心学校教师,自1984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如今,这位常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农村教师,每月都可领到一笔额外的奖金——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从2015年起,大通区政府对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进行了归并,一般乡镇200元至410元,艰苦偏远乡镇290元至500元。”大通区教育局负责人欣慰地说道。
——摘自2017年9月20日《淮南日报》
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平衡,淮南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县区财政按教师绩效工资总额的10%,增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额,对农村艰苦地区学校一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分别增加10%。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义务教育师资交流轮岗做到全覆盖。
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5年来,教育改革果敢而锐气。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这是近年来淮南教育改革重要特征。
【新闻回放】出台了《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发〔2015〕15号),淮南工业学校、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等7所学校,整建制并入淮南职业教育中心。
——摘自2015年4月27日《淮南日报》
淮南市加大职教资源的统筹利用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一期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淮南职教中心已入驻,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并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集团,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目前,建成市级重点专业20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市级实训基地16个。
5年来,面对一连串的“时代考题”,淮南奉献出自己的“教育的智慧与方案”。未来,仍将瞄准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阔步前行。(张 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静摄影报道)为了让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在劳累了一上午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1月21日,淮南121爱心怡站的志愿者们带上500余碗腊八粥来到了山南新区。就要到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喝...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