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迷彩”擂响战鼓斗暴雪
本报讯 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整个城市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1月26日,淮南军分区干部职工和千余名民兵应急分队的民兵走上交通要道,除积雪,保畅通。红旗、白雪、迷彩,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据气象部门预测,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月25日夜里至27日,淮南将有中到大雪,积雪深度10-20厘米,望各单位做好支援地方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准备……”1月25日,淮南军分区发出通知,要求部队做好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准备。1月26日上午8时,10余支民兵应急分队闻令而动,手拿铁锹、扫把,赶赴各分工路段打扫积雪。
平时过得硬,战时打得赢。在淮南市各交通要道,只见“迷彩”突击队按建制序列“一”字型排开,全市投入兵力1200人,有序展开路面清理行动。
近年来,军分区党委时刻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注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用兵练兵强兵,积极发动驻淮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支援地方建设,提升民兵参建本领,在参加重点工程、抢险救灾、植树造林、应急救援、清洁家园等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赞誉。此次抗击低温雨雪冰冻,是淮南军分区组织的一次实战化支援保障行动。
(本报记者 柏 松)
守护健康风雪无阻
本报讯 开通灾害天气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积极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各医疗机构加强铲冰除雪工作力度,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出入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冰冻暴雪天气防跌伤、急救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合理就医……针对近期淮南市出现的严重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市卫计委迅速响应、积极应对,多措并举确保灾害天气的医疗预防救助工作落到实处,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降雪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发生滑倒摔伤、骨折、老年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一步增大。为做好冰雪恶劣天气应对措施,市卫计委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了医疗卫生救助组,下设医疗救治组、疫情控制组、综合保障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灾害天气处置工作,要求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清当前天气形势,全面强化岗位责任制,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保障广大群众、病人患者、医务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防灾应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组织院前急救,提前召开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专题会议,各医院都做好车辆、人员、药品器械等各项准备,全力满足群众急救要求。自1月初以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因强降雪天气急诊电话4000余次,出车接诊1500余次,救治人数1000余人,分送到各相关医疗机构,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各医疗机构成立了医疗救援小分队,做好人员、救护车辆、急救药品、急救物资的准备和储备及就医场所的冰雪清扫工作,开通灾害天气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加强院内专家值守调度,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市第一人民医院专门制定了雨雪冰冻天气铲冰除雪实施方案和恶劣雨雪天气应急处置预案等,确保灾害天气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及患者医疗安全。据了解,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近段时间因强降雪天气已接诊5千余人。
(本报记者 何婷婷)
强化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本报讯 连日来,淮南市遭遇雨雪冰冻天气,为保障全市人民食品药品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形势总体平稳。
加强隐患排查。组织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排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规范操作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督促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执法人员开展集中检查,细化检查任务,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空白。开展集中整治。结合历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消费投诉热点,围绕“两节”食品药品消费特点,以粮油、蔬菜、食品、肉类、蛋禽等群众消费量大的生活必需品为重点监管品种,以承办“年夜饭”餐饮单位、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和大中型超市为重点监管场所,在食品领域开展“五小”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五小”(小餐饮、小作坊、小食杂店、小药店、小诊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药械领域开展药品生产经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执法检查。对在大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及时依法查处到位。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拒不整改的企业,一律停产停业、依法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及时公开曝光问题企业和典型案件,形成严查重处的打击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
(本报记者 贾 静)
零距离关爱演绎“雪中情”
本报讯 1月3日,1月25日,1月27日……进入2018年,连续大雪肆虐淮南市,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对暴雪,市民政部门马不停蹄,提前设立了临时避寒场所,为流浪乞讨、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避寒果腹等救助服务。
1月27日,暴雪再次降临。临时避寒场所门前,一夜之间雪积如棉,给需要救助的群众上门求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8日一大早,市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聚集在临时避寒场所,扫雪除患。
雪后的清晨,虽是寒风刺骨、冰雪凛冽,但大家热情似火,干劲冲天,让救助工作实现零距离关爱,为困难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不畏严寒,争先恐后,把临时避寒场所门前的积雪悉数清尽。
随后,市民政局负责人来到临时避寒场所,要求工作人员以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颗仁爱之心,全面做好雨雪低温气候下的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加大街面巡查和救助;以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方法,真正实现“零距离关爱”。
雪天救助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共巡查40余次,救助流浪乞讨生活困难人员60余人,发放棉衣棉被42件(床),发放装有面包、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物品的“爱心包”40余个,引导进站接受救助7人,护送返乡2人。
(本报记者 柏 松)
图为淮南供电公司工人坚守岗位,密切监控降故障。
图为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冒雪清除积雪确保市场安全。
图为交通民警冒雪指挥交通。
1月25日以来,淮南市迎来新年第二场降雪。此次降雪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城区道路积雪,给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随即,淮南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全力应对,一场抗击冰雪保民生的“遭遇战”就此展开。 本报记者 倪 军 陈海涛 本报通讯员 郭 晨 摄
新闻推荐
网传耄耋老人无家可归食不果腹引发市民热议,在社区的关爱下—— “网红奶奶”搬入温暖小屋
本报记者王伟摄影报道1月24日上午,有市民致电热线反映:“从昨天开始,网上流传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舜耕山风景区洞山游园附近树林里的一窝棚内居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消息在网上流传后引发热议,并有...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