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中心、人与生物圈秘书处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等,以及23个国家与地区的170多名专家及管理者等,相聚黄山市进行世界名录遗产对话。5月29日,参会者达成共识,发布中英文版的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技术应用《黄山宣言》,承诺对世界遗产名录要更好地保护。
黄山被称“典范”
该宣言称,全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及世界地质公园的,已超1700处,每年吸引数以亿计外来游客,且它们本身和周边地区还是数百万人的家园。 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处理好本身人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还须在更大的生态系统和区域内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定期和及时地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对高效实现名录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规划非常必要。
联合国有关人士表示,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世界风景名山,也是全球科学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典范。正因为如此,与会者选择相聚黄山。
技术保护潜力大
《宣言》中强调了“天-空-地”遥感技术和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应用技术的作用,可以近实时获取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和周边地区的地理空间数据,用于遗产资源清单整理、识别、监控和管理。
另外,三维影像和三维视觉技术可以用于古迹修复及景观规划、资源保护和工程施工。认可和推广空间技术将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将名录遗产地作为2015年全球发展合作议程中的优先场地。
教科文组织表示,进一步将世界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及世界地质公园定位为可持续科研场所,利用空间技术支持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吴永泉
新闻推荐
小偷情急跳江,游上岸后不见了目击者称看他钻进了排水管;可能有生命危险;黄山市各方搜寻无果
目击者称看他钻进了排水管;可能有生命危险;黄山市各方搜寻无果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