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俊 凌良
5月27日上午,在黄山国际大酒店举行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现场,大会主席、黄山市市长任泽锋透露,黄山风景区正积极申请加入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力争成为中国首家UNESCO“三冠王”名录遗产(世界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
会上,世界遗产中心、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地质公园负责人、国家文物局、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代表分别围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政策与管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和空间技术的潜力”等方面作主旨报告,在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管理方面分享经验与教训,探讨遗产地保护可行性策略。
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奥在谈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政策与管理时提到,保护遗产不仅为了当代人,更是为了后代子孙。“人们对自然遗产的关注从上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像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地受自然灾害冲击,一些著名的遗产受到破坏,像印尼、柬埔寨的建筑也因自然灾害受到毁坏,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推动联合国遗产地保护公约的形成。”他认为,对国际社会而言,应加强合作和管理,而空间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大作用,相应的国际机构加强合作,卫星图片、航空摄影等重要信息就可以和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共享。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琼简要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通过法律规定、日常维护、建立管理部门、基础设施保护、监测、宣传等途径进行保护,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建司风景处处长左小平认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要打破类型、标准上的不平衡,随着城镇化发展,中国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压力非常大,有的申报后轻保护,有的地域上有缺陷,挖掘不够,在沙漠、海洋类型上还没有代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要在依法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和能力建设,加强公众参与。
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韩群力提出:生物圈保护区强调的是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强调与人合作,进行可持续发展;生物圈保护区提出的概念与促进监测、教育、培训相关,具有多样性,不仅包含生物,也包含社会方面的意义,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存在,需要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联盟。
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博卡迪简要阐述了世界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表示“世界遗产保护非常重要,需要制订很多措施加以保护。遗产不是件东西,而是文化上的概念,不能和社会其它方面相脱离,不应该把遗产和其它东西设置界限。”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围绕“美丽黄山——精神家园”主题,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与保育、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交流、游客满意度提升与教育以及社区幸福度增强与公平”,认为名录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这些区域内部而且要在生态系统与之关联的更广区域,妥善处理好“人-地”关系的变化,要着眼于“人-人”关系。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将围绕安徽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服从于“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战略定位,服务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主要目标,支持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商业更好融合,旅游业向文化、体育、科教、卫生保健等领域更快“扩张”。
新闻推荐
□ 邢丽翠 胡晓发晨刊讯 为切实开展好“深化便民利民、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行动,黄山公安分局出入境大队除提供延时服务、急事急办预约服务、到证短信通知、代办邮寄等便...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