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产地是黄山区。在黄山区档案馆的名茶历史档案记录中,记载的黄山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到了明清时,当地则选其尖茶中最为优质者作为朝廷贡品,饮誉朝野。1915年,太平猴魁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和奖状。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猴魁一直被国家定为特选产品,用以招待外宾贵客。”黄山区档案局负责人慈龙翔介绍,太平猴魁从诞生到现在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却先后获得包括巴拿马金奖、国礼茶、十大名茶、北京首届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无数荣誉,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关于太平猴魁有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这也是猴魁名字的由来和区别于其他名茶名称的一个重要原因。”慈龙翔介绍,相传1000多年前,生活在猴坑、猴岗、颜家一带的人们被陡峭山崖上难以攀登的天然茶园所吸引,又无法采摘到这些稀有的茶叶,索性驯服常见的猴子上山采茶,这个传说故事中的茶叶被人们称为“猴茶”,也就是现在的太平猴魁。
据太平猴魁文化楼内陈列的史料档案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地人称王老二的王奎成(1861-1909),在猴岗凤凰尖下浮水宕茶园内,一芽三四叶采,取一芽二叶制,成茶品质居尖茶之魁,称为“王老二魁尖”。1910年,受南京叶长春茶叶店的建议,猴坑人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王奎成之子,年19岁)及老伙计张富荣四人,共同努力、精心制作,特别加工了4斤“魁尖”,陈列在南洋劝业会和农工商部,受好评并首获优奖,为不使此“魁尖”与一般魁尖混淆,才特以猴坑产地为名,定名为“猴魁”。1915年,“猴魁”茶送往巴拿马万国赛会展览前,太平县商会再将“猴魁”更名为“太平猴魁”。“王老二魁尖”是太平猴魁茶的前身和雏形,而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张富荣共同完成了从“魁尖”升格为“猴魁”的关键性突破。
文化楼的主人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继凡,更是当年在芜湖开设南山茶号主人方南山的第五代传人。如今,方南山在芜湖开设的南山茶号早已因为各种原因不复存在,但是当年茶号内部分使用过的杆秤、茶叶容器和方南山为太平猴魁所做出的贡献,却被他的后人方继凡用各种历史档案真实再现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我的祖先方南山对太平猴魁所做的贡献除了创制猴魁、撰写《猴茶真经》、获得巴拿马金奖外,还将茶叶送至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品尝,并得到了孙先生的高度认可!”在方继凡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了1912年孙中山考察长江中下游时的一幅关于猴魁的真迹,内容为“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
说起这幅字,方继凡内心激动不已,因为当年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在长江下游考察实业时,就曾在芜湖铁山宾馆进行过短暂的停留。而当时,早已闻讯孙先生来芜湖的方南山则通过各种关系,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猴魁茶敬赠给了孙中山,以示敬仰和祝福。
而当孙中山这位茶叶专家品尝到此茶后赞不绝口,连称好茶后,还深为猴魁之美之奇感到兴奋。就在茶兴正浓时,欣然挥毫为方南山题下了这幅字,特别标明“南山先生鉴民元孙文”并盖上了印章。
名茶名人,相知相识,相互交融,中山先生的题词已成中华茶文化的瑰宝,更见证了方南山先生光大猴魁茶的巨大贡献。
(图为孙中山先生对太平猴魁的题字)
档案线索征集电话:
5211067
QQ:13279368
电子邮箱:
huyu9779@sina.com
新闻推荐
□ 记者 汪嫒晨刊讯 为进一步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在青年人中掀起读书学习的热潮,团市委积极响应全市“书香黄山读书季”活动,将联合皖新传媒黄山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运用微...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