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王辉/摄
云海晨曦陈锐权/摄□ 记者 王玲琳
35年前,一代伟人邓小平75岁高龄亲临黄山,《黄山谈话》号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35年的发展,黄山享誉全球;35年来,黄山成为让中国的名片;35年来,黄山走向世界。
“暖冬”的35年黄山印象
近日,记者在一位网名叫“暖冬”的上海游客博客中看见,他写下了曾在35年前的一个冬天来过黄山的记录和当年的黄山照片。在他对黄山的回忆里,这样记录到“自己当时还在当学徒,有幸与厂工会的一位美工来到黄山,从未见到过山的城市人,第一次为黄山的雄伟峻奇所震撼,那时游黄山游客稀少……”当时他用一架4B的海鸥相机拍了5个交卷的黄山美景照片回家进行冲洗放大。
“如今的黄山旅游已经不是单一的黄山风景区旅游,而是围绕‘大美黄山,宜游宜居宜业\’主题,整合旅游、文化、地产资源力量的综合旅游概念,已经是一个年游客接待量早已经超过3700万人次的旅游城市,吸引着每年全世界各地纷沓而来的游客。”黄山市旅委一负责人如是说。
据统计,2013年,全市旅游总接待373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入境游客160.5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同比增长3.82%,创汇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暖冬跟记者聊到,今年五一期间,他再次来到黄山。此行跟35年前记忆中不一样的是,黄山处处可见全世界各国游客的身影,各项宣传材料也都分为中文、英文和韩文版本。
韩晋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今年7月17日-20日,黄山管委会规划土地处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科员韩晋芳将再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专家的身份,与世界各国的专家代表们一道前往爱沙尼亚参加Saarte地质公园的申报评估工作。
“我认为我能代表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专家,对世界各地的地质公园进行专业评估,这就是对黄山35年来国际化发展的肯定。”韩晋芳说,今年即将要参加的活动,是她第二次代表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参加的专家评估,2013年6月23日-29日,她已经到意大利参加过一次当地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路的塞西亚大河谷地质公园时的考察。
在去年首次以专家的身份考察了塞西亚大河谷地质公园之后,韩晋芳用专业认真的态度总结了一份包括当地基本情况、现场评估和体会感受的报告。不仅圆满地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给的任务,还给黄山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经验和参考。
韩晋芳说,意大利等欧洲地质公园与国内地质公园存在着包括申请程序、申请目的、日常管理和科研科普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她作为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专家代表,外派到意大利和爱沙尼亚等国,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黄山地质公园的充分认可,反映了黄山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的品牌地位,是融入国际交流的有益尝试。
“2004年我们黄山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为首批全球世界地质公园,今年已经10周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们黄山依托这样的国际平台在世界上的声誉越来越响亮。”韩晋芳说,她相信黄山更能够借着世界各国地质公园蓬勃发展的东风,在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
世界舞台上的“明星”
“黄山这些年来不负伟人嘱托,黄山已经不再是一个山,是一个全市的概念。”黄山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汪长发介绍,黄山35年来国际化发展有几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包括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加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成为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世界旅游理事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亚太旅游协会成员,以及成为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亚太生态旅游全球峰会、国际友好景区合作等等。这都是黄山国际化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
“2010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获WTTC旅游目的地管理奖,是继黄山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以后,近年来上的一个大台阶。”汪长发介绍说,黄山还参与了全球旅游目的地标准的制定,加入了国际一些权威的组织并加入他们的俱乐部,成为世界顶级俱乐部的成员等。黄山还在积极与世界各国著名景区进行友好合作,早在2002年就与瑞士的少女峰结为姊妹山;2005年与美国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结为国际友好公园;2013年与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结成友好公园……
汪长发说,世界的平台给予黄山的是世界级的交流和展示,35年来黄山以其自身优越的条件和不断的努力发展,赢得的是世界的认可。
新闻推荐
□ 王璟徽 记者 程向阳晨刊讯 7月2日至8日,安师大环境保护协会志愿者一行来黄山市开展“江淮环保行”主题实践活动。7月4日下午,志愿者到新安江支流丰乐河进行水...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