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省徽京剧院院长许北雄谈到安徽的京剧和徽剧有些踌躇,但声音始终是洪亮的。他知道,徽剧的剧种比较古老,但真正了解徽剧的人很少,“你问十个人黄梅戏知道吗,肯定都知道,还会哼哼唱唱,庐剧呢,十个人中肯定有两三个会唱的,但你问徽剧,可能有人听说过,但肯定不会唱。”许北雄直言徽剧的市场很小,“现在就是在挖掘整理传承,为了不让它没了。”
市场困境“起初一年能演20场,已经算很不错了”
“一般来说古老的剧种还是有一定影响力,比如一说京剧还是有老百姓听说过,但不一定都看过。”对于徽剧,喜欢戏曲的人或许知道它是一个比京剧更古老的剧种,是安徽特有的地方戏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许北雄告诉记者,真正的徽班是安徽潜山那边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徽剧主要在黄山,“从资料上看,现在的徽剧都是沿用老祖宗徽班进京的唱调,徽班的一些曲目我们还拿来整理再用。”实际上,京剧在北京上海天津还是很有市场的,“安徽的京剧在五六十年代相对还是比较精彩的,现在正在走下坡路。”
在许北雄口中,安徽的徽剧团确实是“天下第一团”,因为全国就这么一个,它不像京剧几乎各个省都有京剧团,像黄梅戏在合肥、安庆都有剧团,而徽剧就只有一个,“徽剧没有兄弟姐妹。浙江的婺剧跟徽剧相像,只是它用的是浙江方言,徽剧如果全用地方方言,外省人很难听懂的,所以它融入了京剧的腔调。虽说徽剧、京剧都是很古老的剧种,但是市场还是比较艰难的。”徽剧和京剧剧团曾合并过一次,2005年,许北雄调任徽京剧院担任院长已经是第二次剧团合并,“这两个团起初一年能演20场,已经算很不错了。”徽剧的未来之路怎么走?许北雄听到这个问题也会陷入沉思,他直言作为“符号”也要让徽剧继续走下去,虽然现如今更多的工作是整理、保存和传承。
A
人才瓶颈 “2006年只招了38人,来报名的不足百人”
“我们团里目前有170多名成员,但从人才培养来说,我们一直都在延续,并未断过。每个层次的年代里面都有几十人,像90后有38人,80后有将近二十几个人,50后都还有十几个人。”虽然许北雄并不是戏曲科班出身,但他知道,戏曲门类和很多文艺样式不同,不是说嗓子好就能唱歌,捶打过几年就能去演话剧,“都是师傅徒弟口口相传,口传心授,是要从小就练基本功的。戏曲是要传承的,必须一代一代地传,中间一断这戏曲就完了。”
让许北雄感到骄傲的是,接手省徽京剧院之后,立刻进行了“自主招生”式的人才培养——与艺校联合招生,学校出公共课老师,剧院的演员接受专业培训,采用“三加二”的大专教学模式。但2006届只招了38名学生,“全省招生。来报名填表的不足百人,真正来考试的有50人左右,后面就没法选了,基本是拍拍头就进营了。”许北雄感慨,梅花奖获得者王丹红那批徽剧班招生,几千人报名,后来一批京剧演员也是上千人报名,如今颇为凄凉的招生境况让人唏嘘。
现如今,第一批以李龙斌为代表的徽剧班演员都已五十多岁了,还有将近十个人左右,后来京剧班以赵纯钢为代表,第三批以王丹红为代表的徽剧班,第四批是京剧班,2006年第五批经过培训,2013年进院全部留了下来,“只是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合格入了编制。”许北雄介绍,省徽京剧院是惟一保留事业单位属性的院团,“好的来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个就是市场能力太差。”
许北雄
雇佣名角
“请角儿演是获奖捷径,但伤害自家演员”
建院以后,省徽京剧院9年时间推出了三台大戏,包括2008年推出反映小岗村的现实题材的京剧《天地人心》,“一直走到了中国京剧节,获得了三等奖,我们也算心满意足了,绝对没有‘雇佣军\’,都是我们自己家人,交响乐伴奏。”中间做了徽剧《一文钱》,没走得太远;后来的徽剧《惊魂记》,走到了北京上海,参加了中国戏剧节……“速度不能太快,不是我们不想创作,演出来给谁看,往哪儿走,这是我考虑的。”
谈到“雇佣军”,许北雄表示,京剧是个名角艺术,“好多省干过这事,底下都是我的人,请两个角儿,有票房号召力,评委一看,不能不给。效果明显。雇佣军方式,这是一条捷径,只要你资金到位。有这么干的,真拿奖。”许北雄感慨,自己不是没想过这条路,而且很想试一试,他直言在自己这一任和下一任上,想要培养出一个可以和全国名角站在一排的演员基本做不到,“把明星请来为我们服务一次,这个可以做到。简洁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办法。”他直言这是一个伤害自己院团演员的做法,“现在还是先要把小日子过好。”
徽剧《一文钱》
B
C
徽剧《惊魂记》
票友互动 “戏迷出钱上台过戏瘾,剧院锻炼青年人”
戏曲走市场,不是一条坦荡的大路,但许北雄深知,京剧的票友还是很多的,这些票友不乏有钱人,他们愿意自己买服装、组乐队、请老师来教。“在建院之初,省徽京剧院在安排专业演出的间隙,会让票友上台清唱一段,或者化妆彩唱,“当时的收费是清唱50,彩唱100。报名非常踊跃,是2006、2007年那时候。”在原创演出接济不上、戏迷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徽京剧院加强了和戏迷的这种互动。
这种加强就是推出京剧戏迷大观园,除了让戏迷清唱外,现在还加上折子戏,“戏迷的服装、舞台、乐队,我们来帮他们安排,对手戏演员就是我们现在这批90后演员。他们出了钱过了戏瘾,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青年演员。”许北雄说,“一折下来我们收500块钱,超出的再另算。”这一切在许北雄看来无须讳言,“我们的收费相比较外市还是便宜的,戏迷的朋友家人来捧场,我们会给戏迷十张票,有时候他们会不够,那剩下的就得买。这是我们设想通过戏迷来带动市场,在一定的时候,我们会逐步加大我们自己演员戏的分量。”
D
话剧情结 “闲时不能让剧场荒着,让女儿排儿童剧”
坐镇省徽京剧院之前,自1998年开始,许北雄一直担任省话剧团团长,“我最难忘的是以前在话剧团筹备创建的儿童剧院,第一次使用那个剧院是给我开欢送会。”许北雄说自己有话剧情结。而眼下的徽京剧院每年也有252场的演出任务和相应的创收任务,仅仅依靠和戏迷互动,显然难以完成。他觉得,不能让剧院里的剧场荒废着。
许北雄想到的是,让自己戏剧学院毕业的女儿许曼地来排演动漫剧。“有戏曲动漫剧,排了三个戏,有一个戏已经演了200多场了,就是《小红帽梦幻奇遇记》。全国各地跑,参加了两次全国比赛,还获得了优秀奖。”还有两个是与戏曲深入结合的《黑脸大包公》以及《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也培养了我们年轻演员的能力,学一下表演,走市场,这个儿童剧市场每年给我们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他直言现在剧院也不是那么困难了,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继续开拓市场之外,剧院也在抓好戏,“徽剧《徽班进京》,大的历史题材的戏,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能出来。”杜晨洁 本报记者 蒋楠楠
E
现代京剧《天地人心》
新闻推荐
童乃寿巨幅山水画收藏展10月1日开幕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