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荣喜
暑假,趁着合福高铁开通之际,相约到黄山一游。我们从福建出发,列车出了江西上饶站,很快两边的山坳里,一座座黑瓦白墙的建筑映入眼帘,人还未到安徽,可徽派建筑的气息却扑面而来。
我游览的第一站,就是有着“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徽商故里宏村。来之前,刚下过一场雨,轻风微拂,村头的南湖涟漪荡漾。我们一行人穿梭在湖中间的石堤上,正值夏天,石堤两边荷花盛开,粉的花,绿的叶映照在湖面上蓝的天里,再加上远处白的墙,黑的瓦,一派典型的江南湖光山色图。
走过南湖,跟在讲解员身后,走村窜巷,访民居,探府第,观石雕,赏木艺,村中流水潺潺,古韵悠悠,那感觉仿佛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徜徉在年代久远的画廊中一般。
宏村让你惊叹的不只是它的古色古香,如诗如画,更让人称奇的是村子布局之精巧。整个村子像一个牛群村落,村前看到的南湖和村中的月沼是牛肚和牛胃,潺潺的流水是牛肠,绕村的河溪上建有四座木桥是牛腿,更绝的是牛的两只角竟然是村中红杨和白果两株古树。
看着这古老的村庄里一座座富丽堂皇、厚重深沉的古民居,心中不禁对徽商产生了诸多好奇?在历史上,徽商与潮商、晋商一起并称“中国三大商帮”,相对于山西晋商们悲壮的走西口,徽商们又会经历怎样的人生坎坷?而真正书写这个村落传奇的,当然是那些经历坎坷甚至苦难成长起来,有经商头脑,最终事业有成的真正徽商。
在宏村稍作休整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心中期待已久的黄山。坐在景区换乘的大巴车上,满心激动地看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山峰。大巴车安静悠闲地穿梭在幽深的树丛间,望着窗外,仿佛有一种要进入深山老林的感觉,舒服极了!
二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黄山脚下。排队,检票,进入玉屏索道,恐高的我满心忐忑不安。刚坐定,缆车缓缓滑出站台,不出十米的距离,缆车像突然加快了脚步,仿佛一脚要踏空了似的,我的心也随着沉了下去,待环顾四周时,发觉缆车已像一叶扁舟浮游在半空当中。山顶上似乎有一双巨手在缓缓地牵拉着我们飞升,一座座巨大的铁塔消失在身后,险绝的峭壁上一株株姿态奇绝的黄山松与我们擦肩而过,“哐当”一声,玉屏站到了。
都说黄山有五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雪景。我们夏天来,雪景自然是无缘的,且这一趟行程也没有安排泡温泉。只有三奇可赏了,但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没有见到云海,倒是四处飘荡的雾气不时相随,像个爱捣蛋的孩子偏偏和我们较劲。站在玉屏楼前和迎客松合影,背后的天都峰却是茫茫一片。转到莲花亭边,导游所指处,莲花峰也迷迷蒙蒙隐在帘幕之后。
玉屏楼前,迎客松侧身倚靠巨石,依然以优雅的姿势欢迎我们这些远客的到来。陪客松、送客松也静静地陪送着穿梭不绝的游客。黑虎松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的样子让人心生一丝敬畏。龙爪松那坚硬的脚爪显示着它的刚强不屈。站在始信峰下,茫茫雾海中一株奇松树干立于石崖边上,可大半个身子却都探在半空之中,那是勇敢无畏的探海松。一路走来一路松,竖琴松、凤尾松、团结松等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姿。在黄山,它们这一站,几百年,在风中、雨中、雾中、雪中站成了一道道永恒的风景。
当然,这些只是众多黄山松中最典型的代表,它们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成了游客们追捧的背景。一路走来,悬崖峭壁,山间石涧,黄山松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倚或立,或旁逸斜出,或顶天立地,姿态各异。在峰顶,我看见一整片松林,也许是长年累月风吹雨打的缘故,树身不高,但腰身极为粗壮,树顶平整的像一张席子,再看底下,树根与树根之间互相错落,像铺设着一张凌乱的网,紧紧抓扣在山石缝隙之间。
很难想象,在这样怪石嶙峋的山崖绝壁,这样盘根错节的松树能够经受住常年的风霜侵袭而依旧巍然屹立?能够抵挡住狂暴的雨雪肆虐而照样茁壮成长?望着那一株株傲立苍天的松树,无言的我内心却波澜起伏。
新闻推荐
□ 记者 吴玉莲高铁通车一月,根据黄山北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黄山北站共运送客流39.3万人次,近40万人次的出入,除了对黄山市旅游经济的拉动,对黄山楼市影响几何?记者走访了...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