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晓洁
如今,我们居住的小区、或是公园、广场,都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已成为市民锻炼健身的好伙伴。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露天的健身器材很多都损毁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健身的需要。10月18日,有媒体报道成都一位85岁的老人在用健身器材锻炼时,由于器材损坏而导致骨折。近日,记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器材“缺胳膊少腿”
在中心城区世纪广场观光索桥附近,记者发现,这里的健身器材种类丰富,但是大部分已大面积掉色,锈迹斑斑。其中,自重式划船器、腰背按摩器、双位漫步机等都出现了严重损坏和零件缺失状况。记者在儿童秋千处的标牌上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安全使用年限4年”,但实际情况是秋千的座椅已经破烂不堪,绳索也出现了生锈的状况。
在屯溪江心洲广场,正在锻炼的郑新民对记者说:“这里很多器材都坏了,螺丝松动,感觉就要脱落一样。”记者发现,这里的健身器材也出现了损坏。
影响健身存隐患
除了户外广场,记者还走访了屯溪荷花池社区和杨梅山社区。荷花池社区的健身器材除了一些锻炼身体的老年人之外,还有一些孩童。这里同样也出现了器材损坏,其中一个双位漫步机,4个踏板只剩2个,无法进行使用。杨梅山社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正在锻炼的汪女士说:“你看这个单人骑马器和这个太极推手也坏了2个月了,一直也没人来修。”
随后,记者走访了维多利亚小区、长城花园等多个小区发现,这些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种类十分有限,很多由于破损几乎没人使用,上面已经结了蜘蛛网,器材机身锈斑一片,很多零件也已经缺失。
在世纪广场,市民陈壮荣正在使用腰背按摩器进行锻炼。陈壮荣说:“我没事的时候就会来这里锻炼,有差不多10年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健身器材能帮助我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但是现在很多器材已经不能用了,我们也不敢用,怕出现什么危险,所以就只能选简单的器材锻炼一下。”
维多利亚小区的刘女士说:“小区里有一个跷跷板,我儿子经常想玩,但是我看那些器材很多都生锈了,也有些松动,我实在不敢让他去,怕出什么危险。”同样的担忧还出现在朱传华的身上,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1岁的孙子在荷花池社区的健身器材上玩耍,他告诉记者,“双位漫步机已经坏了一两年了,其他的很多器材也有损坏,这肯定是有安全隐患的,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对孩子,都比较危险。”
65岁的郑新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不吐不快,他说,为这个问题他还曾打过相关部门的热线电话,但最后也没有得到解决。郑新民说:“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对这些健身器材的需求量很大,但现在很多器材损坏甚至不能使用,使得很多人没有了锻炼的机会。我认为相关部门对于普通群众的锻炼不能忽视,健身器材要设置,但是也要重视维修和维护。”
器材损坏该找谁?
记者在屯溪维多利亚小区走访过程中,就此问题向小区物业进行反馈。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曾经也有住户反映过这个问题,接到投诉后均向街道进行反映,等待处理。
记者在屯溪杨梅山社区采访时,社区工作人员叶文芳介绍说,发现这类问题时他们会第一时间上报,期间会在已经损坏的健身器材上贴标签告知市民损坏情况,“至于维修,我们也是有心无力,因为社区里确实缺少专门的管理维修人员。”
随后,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朝星,他表示,城市健身设施奉行的原则是“谁对接谁管理”,比如说小区的就由物业来管理,社区就归社区管理,乡镇的归乡镇管理、公园和广场的归园林局管理,“如果市民发现所属地区有健身器材损坏,可以直接将问题反映到相关单位。”
对于目前健身设施普遍损坏却无人维修的状况,张朝星表示:“全市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体育设施,市里负责统一筹建,但真正管理维护难度很大,第一是资金不够,第二是人手少。因此,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按地域、分层次管理,对于世纪广场这片,我们正在招标维修过程中。”
在采访过程中,郑新民建议说:“如果政府在维修这些器材方面花费过大,我们也愿意成立一支义务维修小组来出点力。”对此,张朝星认为这确实是个好建议,也正在考虑建立这样一支义务维修志愿队,但问题是黄山市绝大多数的健身器材设置在各个乡镇,如果要建立志愿队,就要覆盖城乡,而这其中产生的费用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对于这一建议,我们还在探索当中,争取早日建立完善的机制。”
新闻推荐
投资4.5亿元,11月2日正式开工!黄山中路(百大——跃进路段)请绕道出行
□ 程丹峰 记者 程向阳核心提示:近来,关于中心城区(百大——跃进路段)交通拥堵引来无数市民关注。如何改善该路段的拥堵难题,提升城市形象?在这个深秋时节,这个难点问题终于破...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