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黄山建设委员会成立后,及时进行勘界。其中北部界限在辅村二龙桥,但受居民占有生产资料等因素影响,实际控制以芙蓉岭为界,其标志物为芙蓉洞。
芙蓉洞石拱券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庆十六年(1811),由僧明远、孙久顺会众友等19人捐银八十两“鸠工修治”。拱券前后正中分别镌有“芙蓉洞”和“请观”洞额,其中“请观”二字为时任太平县令陈九陛题。芙蓉洞兼具关隘与路亭功能,是实际意义上的黄山北门。
上世纪80年代前后,二龙桥到芙蓉岭修建了一条简易公路,但没有客运班线,从此处进入黄山的游客很少。90年代北大门进入大开发时期,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就是建设太平索道。其配套工程是整修二龙桥至芙蓉岭公路,并开通芙蓉岭至松谷庵公路。
2006年,黄山管理部门与黄山区政府协商,决定在辅村岭上坡处修建北大门门坊,为二柱二层门楼式花岗岩牌坊,门坊上书有邓小平题写的“黄山”二字。
2013年,黄山管理部门重建北大门门坊。几经权衡,门坊位置选在到二龙桥之前约300米的位置。门坊参照南大门门坊式样、颜色和大小建设。年底正式建成,成为北大门的象征。
·图片由黄亦白先生收集提供·
新闻推荐
“漂亮的花环5元一个,看我戴着有多美!您也来一个?”稚嫩的面孔加上萌哒哒的童音自然吸引了屯溪老街上过往的人群。十一期间,屯溪现代实验学校二年级的钱步越和好友一道,在老街卖花环。据了解,随...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