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小强
昨晚11时,一场雨淅沥而至,间有增大声势,今晨没了,道路是干的,车依然欢跑。
城里的雨容易风干。它的根抓不住柏油和水泥,城市少给它渗透的缝隙,它只能躺在坚硬的路面上,等待风干和阳光的蒸发,回到空中。所以,一场雨在城里的记忆很短,譬如朝露。而乡下的雨则不同,它滴在柔软的土壤上,滴在碧绿的庄稼上,那里让它尽情深入,于是它的生命就长久些。早上,泥土湿漉漉的,菜叶绿油油的,压水井里的地咕咕沽沽响。
城里的雨有声无色。在水泥、瓷砖、钢筋包裹的城市里,雨滴更易敲出声响,有一种金属的质感,但缺乏色彩,若有也是灰色,并不鲜亮。乡下的雨有声,却很温柔,滴在菜地里,滴在树上,滴在牛背上,滴在猪圈上,尽管在高空中攒足气力,落下时却像打在棉花絮上,扑哧一声就蔫了。然而乡下的雨是有色彩的,滴在菜叶上是绿的,滴在草上是青的,滴在杮子树上是黄的,滴在板栗树上是棕色的,滴在橘子树上是青黄的。
城里的雨滴在如烟的心绪上,滴在飘忽的梦境上。“伤心枕上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雨滴到枕上,就溅到了伤心人的心上。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轻柔、空灵的雨滴成了诗行,在都市人若明若暗的心事上蜿蜒。恰如那首老歌《城里的月光》,“某年某月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她心房。”城里的雨啊,将人们笼罩在潺潺雨帘中,不也似城里的月光,笼住一些温柔的记忆。有人在雨夜赏菊,有人在雨夜品茗,有人在雨夜读诗,有人在雨夜听雨。乡下的雨没这么浪漫,“这下好了,油菜秧不用浇了”,村里人这样表达对雨的好感。
应该说,我在城里的雨和乡下的雨间穿梭。16岁以前的日子,我在家乡小镇上看乡下的雨。小镇周围是广袤的原野,那时对雨没有忧愁,有的是雨中疯闹的欢欣。16岁以后的青春期,我在县城和省城成长,于是看城里的雨,除了欢娱,也读出焦灼、哀愁。那时喜欢上普希金的诗,对艾略特、泰戈尔、席慕容、余光中、舒婷、北岛也不陌生,于是蘸雨写诗。中年后,我在黄山这座小城看雨,不再写诗,闲时看看。我知道,我可能没了写诗的心境。偶尔回乡,倒是十分享受雨天的宁静。端午在老家住上一宿,适逢夏雨。晨起在田园间走走,雨珠还在草上、菜叶上躺着,空气中有甜甜的滋味。我安静下来,记忆空白,只有隐约的欢愉在身上游荡。
乡下的雨——城里的雨——乡下的雨,看雨是一种轮回,无意识到心海翻波澜,再到淡看风雨;人生亦如看雨,宁静到热闹,复归宁静,又是一种轮回。
只是风雨能不断轮回,人生能有几次?
新闻推荐
·图片由黄亦白先生收集提供·蓬莱三岛是黄山一处著名景点。该景点位于老道口往玉屏楼途中,距玉屏楼100米左右。玉屏索道建设前,步行游客都经过这里到达玉屏楼,因而成名很早。蓬莱三岛实际...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