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晓洁 记者 程向阳 樊成柱 汪悦
12月25日,记者走访部分企业后发现,效益下滑、成本增加、用工困难等问题困扰着“黄山制造”,但各家企业正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抗压能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效益下滑
当日,黄山晨刊记者走访黄山申格电子、黄山华塑新材料科技、黄山金菱新材料公司等企业,分别涵盖电子、新材料和包装行业,5家企业中效益持平的有2家,下降的3家,下降幅度超50%的1家。
以生产木塑为主要产品的黄山华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产能和效益均排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但今年效益同比下降幅度约30%左右。副总经理汪建设坦言,尤其是前三季度,市场非常艰难,直到10月份后才有所回暖。
黄山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先俊说,2015年企业销售呈V字型,一季度有一个高峰,二、三季度降到谷底,到了10月份以后出现回暖,“尤其是8、9、10三个月,订单下降明显。”
成本增加
企业订单少、效益下滑,但企业成本却持续增加。以黄山华塑为例,2015年,其一线员工的工资扣除“五金一险”后在2000—4000元不等,企业实际开支在工人身上的成本每月约在3000——5000元左右,同比上升了10%。
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保险和公积金额度的逐年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也在逐步递增。与此同时,由于黄山的工业集聚效应差,产业配套关联度不高,物流周转不便,企业所承受的流通成本也在提高,无形当中增加企业负担。黄山金菱新材料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在黄山的物流成本比总部所在的临安甚至要高出3倍。”
心态彷徨
由于企业效益波动,经营压力大,作为企业核心的员工出现了彷徨心态,黄山金菱新材料公司的潘总对于年轻员工“左顾右盼”的心态表示担忧,“一些年轻人常常出现提前辞职情况,无形当中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徽州区城区北工业园一位姚姓经理说,不但好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很难留住,就连普通员工也多缺少主人翁意识。
提能抗压
2015年,黄山市以《黄山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规划》为引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1—11月,黄山市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4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3.2%。为实现逆势上扬,面对经济新常态,各家企业也在尝试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申格电子李先俊说:“2015年,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下了功夫,同时对上下游供应链整合,从成本上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的抗击打能力。”
黄山金菱新材料公司车间主任张金涛告诉记者:“面对当前市场,企业正积极调整发展方向,在新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在管理上进行优化,在设备上进行更新,在市场上寻找突破口,同时在销售上实现OTP模式,全面增强企业的‘抗寒\’能力。”
新闻推荐
□ 记者 李小云12月25日,站在黄山风景区保护与管理指挥调度中心46平方米DLP大屏显示墙前,黄山风景区信息中心主任梁焱告诉记者,目前这块大屏显示墙已基本实现景区资源保护、森林...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