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每天在电视上都能看到“天气预报”节目,可我就一直很好奇这个天气情况是怎么提前知道的呢?这不,机会来了。周五放学后我们班30多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黄山市气象局参观学习,这就来解密了。
到了气象局,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先带我们到气象台大厅,台长亲自接待我们,我们在大厅里四处张望,无限好奇。只见大厅里陈设了很多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我无法理解的数据和图像,还在不停地变化,听台长介绍才知道这上面显示着卫星云图、天气图、气象视频监控、气象自动站数据等各种气象资料。这时身边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们顺着声音找到了一个演播室,只见一位阿姨正端坐在话筒前,用她甜美的声音为大家播报着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20摄氏度,最低温度14摄氏度……”原来我们平时听到的天气预报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呀!台长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象知识,还特意制作了幻灯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围坐在他身边,听的可认真了,有的拿起笔记录,有的举起相机拍摄。他给我们介绍了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常见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定义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步骤,最后还介绍了气象灾害、预防灾害的知识以及影响黄山市的主要灾害。
但是了解了天气预报是怎么通过数据传播出去的,可地表温度、风力大小、雨量多少这些数据又是怎么得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跟随队伍径直来到了一个小坡顶的气象基准站。刚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大片嫩绿的草地,陈站长正穿着工作服等着我们,虽然天空飘着针织的细雨,但丝毫没有减弱同学们地热情,围着陈站长听他介绍这里的“玩意儿”——它们就是可以对气象进行探测的各种仪器。我们首先参观了早期原始的人工探测仪器,感觉似乎很神奇但又有些简陋,随后又进入另一个小门,我们看到现代化的探测仪器,感受到气象行业不断从人工操作向自动化转变的趋势。有“测风向风速仪”、“测量温度仪”、“观察雨水池”、“百叶箱”、“地表温度计”、“蒸发皿”等各种观测天气的探测仪器,陈站长为我们一一讲解,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它们的用途,这一件件新奇的装备令我们兴奋不已。
我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行程,通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更普及了气象知识以及气候灾害,提高了我们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还大大激发了我们对气象科技的浓厚兴趣,更加体会到环境对气候的影响,我们共同倡导:“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新闻推荐
□ 记者 许晟晨刊讯 12月21日凌晨,中心城区横江桥西南端,一辆轿车驶经时突然失控,从桥上翻落至桥下荒弃地,所幸司乘人员无大碍。21日凌晨3时,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接110...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