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草长莺飞,地处丘陵地带的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村民林莺,忙碌地包装着自家茶园生产的白茶,茶叶的缕缕清香激发着她心中的脱贫梦、小康梦!
今年34岁的林莺娘家在名茶太平猴魁的发源地黄山,2007年远嫁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汪村。当时家中一贫如洗,年迈的公公还疾病缠身,不得不靠低保维持生计。
穷则思变。在家乡茶叶销售的耳濡目染下,林莺开始尝试将家乡太平的高中低档茶叶销售至当地。在销售茶叶的过程中,她看到当地生态条件优越、弱酸性土壤荒山多的实际情形,萌生了种茶创业的想法。丈夫一开始并不赞同:“茶叶生意做得好好的,何必再折腾?”林莺不这么想:“我们还年轻,不能坐吃山空,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丈夫最终同意了她的想法,共同开启了种茶创业之路。2011年,夫妻俩从浙江引进安吉大白茶,将自家30多亩荒山全都种上茶叶,还流转了村民的部分荒山荒地种茶。茶叶生产,绿色生态为先,有机肥当家。为提高自家茶叶的品质,从幼苗开始林莺就大力使用“有机肥+配方肥”的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同时和当地生猪养殖户联系,将沼液沼渣施于茶园,最大限度地使用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深施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林莺这位来自黄山的女强人和丈夫全身心投入到茶园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自己心中脱贫梦、小康梦。2016年她的茶园得到回报:开采后的鲜叶引来众多客商前来收购,在没有制茶设备的情况下,出售鲜叶获利8.8万元,同时给当地老百姓带去3.2万元的采茶收入。与此同时,她通过“互联网+茶叶”的销售模式将娘家的高中低档茶叶分别销售到福建、陕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笔销售到陕西的订单一次性高达8500元。一向沉寂的小山村因此被激活,林莺也因茶叶而脱贫。
为使自家的茶叶彰显当地天然的气息,今年年初林莺又投资9万多元建起制茶房,并添置了一整套制茶设备,实现了由出售鲜叶向出售精美包装的礼品茶的转变。“明前茶,贵如金。”今年清明节前后前往林莺家购买茶叶的客户络绎不绝。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茶叶的乾坤被赋予了更多意涵,其中舌尖上的安全最为紧要。本着这一原则,寄托着脱贫致富、奔小康期望的林莺,眼下正注册她的“黄山缘”茶叶品牌,并力争达到“三品一标”认证,努力让自己的“黄山缘”茶叶穿上“金嫁衣”,拓宽“致富路”。
新闻推荐
□记者樊成柱文/摄晨刊讯4月16日,第二届太平猴魁非遗文化节暨六百里开园仪式在黄山区政务新区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联盟机构、客商代表齐聚一堂、共谈茶事。当日上午,黄山区政务...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