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舒俊
徽州区西溪南镇竦塘村历史悠久,文化深远,这里出过不少有名的徽商,如黄莹、黄玑芳、黄存芳、黄鉴,还有被认为是明代早中期徽州儒商的代表黄崇德、黄崇敬兄弟。
据史料记载,黄崇德,字用仁,号金竺山人。其父黄文裳是徽州府的博士弟子,学问深厚,在父亲的影响下黄崇德年少就博览群书,广通经史,因此他山立下宏愿,要习儒入仕,光宗耀祖,然而父亲对他说:“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意思是说,宋代理学大帅陆九渊是主张治学要以治生为先的。有专家认为,陆象山的“心学”是徽商广为四海客、孜孜以“治生”为业的重要理论根据,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黄文裳也正在“心学”的影响下,才命黄崇德放弃传统儒学,转而经商。
父命难为,黄崇德虽然“有志于举业”,却也不得不放弃。黄崇德最初经商的地点是在齐东,即今天的河北山东一带,没几年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齐鲁一带的“大贾”。然而,黄崇德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知道,在当时,从事商业最能赚钱的行当还是业盐,于是就前往淮海业盐。当时的两淮还是以三晋关中的商人居多,初来乍到的黄崇德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崇德凭借其渊博的知识,率领黄崇敬、黄莹等人多次和盐司交换意见,称述盐法弊端,广征博引,为盐司所倚重,三晋诸商也不得不折服。
黄崇德发迹之后,黄氏族人纷纷跟随黄崇德经商,之后,黄氏盐商迅速崛起于两淮,“于是竦塘黄氏胥富等千户侯,名重素封矣”,而三晋之商则逐步衰落。由此可以看出,徽州盐商崛起于明代,黄崇德的功劳是很大的。
黄崇德虽然十分富有,但为人却颇为儒雅,崇尚节俭,遇贤士则更是“挥金不惭”。在亲人弟子中,黄崇德最为欣赏推崇的是他的弟弟黄崇敬。黄崇敬虽没有黄崇德那样的霸气,但他自小就聪明不凡,心怀坦荡,心地善良。在经商中,大哥善于择地,黄崇敬则善于任人,兄弟俩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乐善好施,助困济贫,共同将黄氏家族打造成名重一时的商业集团。
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竦塘人外出经商,42岁的焦建新就是其中之一。在浙江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多年,他在竦塘横山村也算得上稍有成功,但他为人很低调,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却一直对外缄口不提。今年“六一”儿童节,他为竦塘小学的孩子们捐赠了价值6000余元的书包,其实,这样的爱心捐赠他已经做了几年,有时候自己不在家,就让家人代捐,他还曾为方便孩子上学在村里修桥。采访时,他一再表示这是但凡有点认知的人都会做的,“总觉得这个事该做,如果我的这个举动能够带动一批人,带动身边人做些事情也是好的。我捐给他们,希望他们十年二十年之后也来做这个事情。其实,在捐助他们的同时对我自己也是个鞭策,明年要想继续做,自己就还得努力。像我们小时候,村里谁读大学,谁当老师、当医生,就当做是我们的目标,现在我们有条件了,也应该为下一代创造正能量的东西。”焦建新希望能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黄山市首条行政机关热线12315并入12345维权力度不减反增
□记者李小云晨刊讯7月4日,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经前期调试,从6月30日起,黄山市12315消费维权热线已正式并入12345统一呼叫中心,实现两线合一、统一受理。据悉,这是黄山市行政机关首条并入12345的热线...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