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风景优美的新安江滨水旅游景区余 勇/摄□ 本报记者 闫冲冲 袁玉灵
深秋时节,古徽州大地满载丰收的喜悦,奔流千年的新安江两岸尽显勃勃生机。
从清泉汩汩的休宁鹤城到游人慕名而来的歙县深渡,从花园式的各循环经济园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屯溪黎阳in巷,从一塘南湖悠然乐的黟县宏村到景净城更美的新安江公园……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推进,科学发展热潮涌动大美黄山,镌写着150万黄山人民奋勇前进的新征程。
走进地处新安江上游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徽文化古韵与江水悠悠而来。数百年来,数不尽商贾与书生顺江而出,造就徽商崛起、理学盛行,名震南北。现今,这座古城,站在新的起点,用智慧反哺母亲河新安江,延续一江清水的传奇。
保护新安江的时代使命在肩,朝着美好生活行进的发展不能止步。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工业的两难抉择?歙县给出答案是:搬迁、集聚、升级、循环。
2012年10月25日,承载着循环经济效益的歙县循环经济园区举行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歙县原有分布在新安江两岸的精细化工企业,统一进入循环经济园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脱盐,确保新安江流域环境质量。
“每个企业都建有各自的污水处理设施,经过预处理后再排到园区集中污水处理中心进行二级处理,之后再排到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三级处理。通过层层过滤,确保排入新安江的水质达标。”该园区负责人表示。
歙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创新技改等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污染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强化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与此同时,该县从招商引资这一源头环节抓起,严把产业导向和项目环评准入关,将环保、低碳、节能、高科技类等产业列为首选项目,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
一座古城的朴实实践,浓缩了全市上下的努力。黄山市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作为打造黄山经济升级版的重大契机,利用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倒逼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发展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上来,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总投资50.8亿元;优化升级工业项目450多个、总投资141.5亿元;近3年拒绝进入有污染企业180多家、意向投资180亿元;加快黄山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实现了供热、脱盐、治污“三集中”,7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管网128公里。
一江清水,流淌的是生态财富,更是理念变迁。黄山人民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步化,努力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潮流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正是秋日暖阳,碧波微漾,来国家4A旅游景区新安江公园观光休闲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现在新安江公园经过整治建设,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一年四季充满绿色、风景如画。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见证了黄山城市发展的历程。”经常来这里休闲放松的市民程理说,新安江是黄山人民的母亲河,我们不仅要保护好水质,也要打造成秀丽的风景线,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她。
新安江公园是新安江上游段的一颗耀眼明珠。黄山市坚持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打造出“湖边古村落”、“林廊清影”、“照壁怀古”等景观节点,不仅为全市旅游资源增添了新亮点,更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突破。
这是一次吃螃蟹似的尝试,新安江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写下生动一章。截至目前,前来新安江公园旅游休闲观光的游客和市民已突破百万人次。
黄山市通过新安江综合治理,以旅游业为引擎,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和提升了项目的连带效益、后续效益、经济效益。从新安江源头休宁县六股尖到歙县漳潭、新杨村、坑口、绵潭,沿着新安江的众多乡村旅游点游客、“拍客”络绎不绝,或赏花摄影,或戏水划船,或采摘水果,呼吸着清新纯净的乡土气息,体验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农家休闲生活,带热了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目前全市共有188个行政村有乡村旅游业态,超过10万村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立乡村旅游协会20家,涉及农家乐、客栈联盟、花果协会、旅游合作社、旅游餐饮协会等。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3264.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2%和13.55%。
“现在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都是来看山看水的。”休宁县鹤城乡左右龙村村民张金龙说,他将家里三层楼房装修成10个标间,每到节假日,房间都住得满满当当。如今,该村有近10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靠着生态美吃上旅游业“这碗饭”。
一江清水,贯穿古今,承载着黄山人民的美好生活憧憬。呵护好母亲河,深入到全市上下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成为自觉行动。
黄山市政府门户网站专门建立了新安江保护专栏信息平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公布试点工作动态,开展意见征求和有奖举报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开展了新安江保护宣传月、环保志愿者文明劝导、有奖知识竞赛、科普培训等活动,将落实环境保护与制定村规民约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全市组建75支志愿者队伍,各级领导带头参与,常年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行动;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行分段包保责任制;所有试点项目均设立标识牌,公开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责任单位、管护单位等信息,提高试点工作的影响力和透明度。
随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持续推进,黄山上下将继续恪守科学发展理念,走互利共赢之路,努力让更多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地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11月18日,施工人员在上井村铺装自来水管道。休宁县商山镇切实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投入数百万元建设17公里的自来水供水管网项目,...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